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9,(1):166-167
<正>前言吴根友(以下简称"吴"):大家晚上好!方旭东教授是杨国荣老师的学生,也是陈来老师的学生。今年11月份,方老师请我去华东师大做一个小型讲座。讲座之前我们有一次非常愉快的交谈,关于政治哲学的。当时方老师对我关于政治哲学的一些思考一再地追问,他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后来我们就决定在武汉大学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160-165
当代中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价值系统却遭遇了迷惑乃至混乱。对于很多已经不同程度上富裕起来的当代中国人来说,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感觉到幸福?或者问得更直接一些:有了钱以后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到幸福?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道德?我们该有怎样的信仰?两百多年前(后世称之为"理性时代"),德国哲学家康德针对当时欧洲遭遇的信仰迷局予以了系统的哲学反思。重温康德关于幸福、道德和理性的论述,对于遭受类似精神危机的当代中国人而言,无疑是适切的而且及时的。就此,华东师范大学李明洁教授采访了康德专家艾伦·伍德(Allen W.Wood)教授。伍德教授是欧美德国形上哲学和康德研究的一流学者。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印第安纳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是剑桥版《康德全集》的编辑和其中多卷英文版的译者。代表作包括《康德的道德宗教》(1970)、《康德的理性神学》(1978)、《卡尔·马克思》(1981,2004年第2版)、《黑格尔伦理学思想》(1990)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014)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153-160
<正>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的硕士论文《罗素的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的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的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的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邬焜的信息哲学是依附于斯大林教科书体系的自然辩证法和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该哲学体系通过对存在领域的重新划分发现了被以往哲学理论所忽视的客观不实在域——他称之为信息世界。他的哲学体系中的信息与日常生活意义上的信息并不相同,因此,不是真正关于"信息"的哲学。恰当的信息理论框架应该是一个涵盖客观规律、主观意义和主体间规范的跨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