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10):105-10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治疗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15例小儿高热惊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2016年1-12月接收的57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提供临床常规护理;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58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治疗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患儿家长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惊厥消失、退热时间分别为(4.22±0.67)h、(16.85±3.4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25±0.48)h、(43.12±3.5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49、40.073,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降温方法以及急救技能掌握率分别为94.83%、96.55%、93.10%均高于对照组77.19%、84.21%、78.95%,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7.464、5.062、4.810,P<0.05);研究组患者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评价(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1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治疗及健康教育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加快患儿疾病恢复时间,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1):17-19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为患儿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儿60例为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同期选取60例哮喘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基础治疗和雾化吸入药物均相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相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咳嗽、胸闷等临床不良症状,还能够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其缺氧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97-107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小儿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20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01,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n=10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氧分压(Pa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两组遵医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pO_2与PaO_2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总依从率为95.10%高于对照组的84.1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0%低于对照组的12.87%(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7.13%(P<0.05)。结论:在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时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能显著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婴幼儿,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综合治疗后惊厥控制无效时,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持续静脉推注,实验组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采用咪达唑仑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更快控制惊厥,值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2):69-70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病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分后再给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观察组中不同分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70分、70~80分、>80分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下降(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4):80-82
目的:探讨灵芝养肝丸联合肝病治疗仪拉米夫定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率为2.2%,远低于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症候总分、ALT、AST、DNA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得分(41.2±3.8)分,SAS得分(37.2±7.3)分,观察组护理后SDS得分和SAS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持续性高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持续性高热,有2例皮肤出现轻度红肿,1例患儿表现出轻度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灵芝养肝丸联合肝病治疗仪、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儿时,应根据治疗步骤采取对应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2):94-9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接收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62)和干预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明显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高热和咳嗽为主,常并胸痛,经肺部听诊部分可见湿啰音、呼吸急促等。干预组患儿的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各症状表现尽快好转,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药线点灸配合麻杏石甘汤口服,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尼美舒利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退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高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6):104-106
目的:探索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惊厥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地西泮治疗,研究组给予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热性惊厥再发频率、热退后2周和4周的脑电图异常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平均积分及住院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热性惊厥再发率、热退后脑电图异常率、症状体征平均积分、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能明显减少热性惊厥再发率,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突尼斯德巴金口服液治疗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突尼斯西迪省公立医院儿科住院的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德巴金口服液治疗。结果试验组在1h内惊厥控制率为90%,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试验组仅2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一例继发癫;而对照组有9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4例继发癫,发生率为20%;试验组仅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受损,1例出现短暂轻微不良反应(头晕、食欲减退、四肢麻木),对照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德巴金口服液治疗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2):89-91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复发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复发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而且提升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7):96-9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本院诊治的268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以氧喷吸入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治疗的有效率是9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82.1%,观察组患儿体征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增加护理干预的措施,可能有效提高患儿临床的治疗效果,使患儿快速康复,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35例纳入观察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消毒隔离、臀部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略高于对照组的86.8%,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臀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7):96-9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儿联合使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比较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病情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痊愈40例、有效41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无效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情均有所改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社会、情感及功能方面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肺功能障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肺功能,大大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4)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40例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9例小儿重症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69-7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足月的HIE患儿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不进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自新生儿起便接受干预治疗和护理。定期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每3个月评定一次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6、12、18个月龄时的运动发育指数、智能发育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HIE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改善其预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4):89-90
目的:分析流感后肺炎患儿应用综合气道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流感后肺炎患儿152例。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75)。患儿均给予常规肺炎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持续时间、血清学指标(IL-6、IL-8、TNF-α、hs-CRP)及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0%,高于对照组的69.33%(X~2=19.20,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和心衰症状的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IL-6、IL-8、TNF-α、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2.99%,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综合气道护理在流感后肺炎患儿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改善血清学指标,且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7):23-26
目的:探究早期、间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抗感染、吸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鼻塞式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塞式CPAP和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对两组临床指标、血气指标、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啰音)及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氢离子浓度指数(pH)、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肺炎患儿早期、间歇CPAP治疗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30):67-69
目的:探讨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行常规胃镜检查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发症发生率及检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和检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人群无痛胃镜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血氧饱和度、心率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早期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的6h开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出生后的2h后开始实施护理干预。对上述两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随访期间肢体活动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情况、癫痫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视听障碍发生率及癫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减少功能障碍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