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内容。随着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缺乏对典型案例的系统性分析。湖北省经过严格审查、考评,推选出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示范学校",本文经过对这十佳示范学校的调研,发现他们的成功有极强的共性,集中体现在思想认知、发展条件、经济投入、行政执行、工作路径、核心目标六大方面。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是系统的,十佳示范学校六大方面的作为,体现了系统性,通过结构和功能的形式具体呈现,六大方面对应的结构和功能分别是认知结构,发挥"稳固思想"功能;条件结构,发挥"提供基础"功能;经济结构,发挥"增强动力"功能;政治结构,发挥"提高效率"功能;实践结构,发挥"完成任务"功能;价值结构,发挥"坚定方向"功能。通过对十佳示范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实践总结及系统性分析,可以为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提供参考,也能为构建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2002年开始,一些中小学为了把民族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开展了一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为田野调查对象,对全县进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根据该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自2009年开始,在全省民族中小学校开展了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了揭示此项活动的意义,在我们对宣恩县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此项活动实施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域,使民族文化在民族中学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中,需要重点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民族文化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对"主课"的影响;二是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学资源饱和度问题;三是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效果。研究认为,在现有基础上改善民族文化课程,国家层面积极开发课程,以及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长远高效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花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茶洞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将花垣的历史至少推进了一万年;至近现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以苗族文化为中心的花垣苗鼓、苗舞、苗戏、苗绣更是名扬全国,1993年花垣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可以说,花垣在对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维护、建设、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卓有成效1、整理民间传统文化。花垣从50年代开始进行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1954年,花垣县文化馆干部石成鉴、业余作者石成业创立了苗族新剧种“苗戏”,同时建立了苗…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1,(12):9-9
11月19日至23日,湖南省民委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料乡举办首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苗绣织锦培训班”。省民委副主任王晓敏出席会议并做讲话,省民委培训中心主任厉德均、湘西州民委和花垣县等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了培训班开班仪式。来自花垣全县各乡镇60多名苗绣、织锦爱好者参加了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7.
为了顺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湖北省近年来在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了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此,省民宗委、省教育厅专门制定了工作标准,并采取了典型示范、培训骨干等方式,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推动了此项活动实践水平的提高。这项活动,弥补了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传承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凸显了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中5年5月10日,由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主办的第三届藏文化节在该校学术会堂开幕。活动以“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旨在发挥学校宣传民族团结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2日至16日,湖北省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和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现场会在恩施召开。恩施州民宗委、宜昌市民宗局和民族地区10县(市)民宗局的主要领导和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省民宗委副主任胡祥华、恩施州副州长曹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代表先后参观考察了建始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多元文化国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性质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特点,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和文化教育创新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幼儿阶段作为接触教育的最初始阶段,将民族文化资源科学有效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以及"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和政策的开展过程中,当下很多地区的幼儿园开始将民族文化资源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教育问题。因此,基于民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开展目标,本文重点对具体的应用内容、过程和结果等全过程的应用效果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为学习交流民族文化收集、挖掘、研究和利用的经验,加强周边县市的民族文化联系,增进相邻地区文化互动,促进区域民族文化交流和整合,为利川建设文化大市出谋献策,2014年4月21日至26日,利川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市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市民宗局等单位组成民族文化考察组,对湖北来凤县,湖南龙山县、永顺县、花垣县和重庆彭水县、酉阳县进行了考察,感受武陵腹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起云涌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9):45-46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苗族是一个崇尚武术的民族,从远古的苗族先祖蚩尤中原逐鹿到乾嘉苗民起义,到20世纪30年代的苗民革囤抗日,正是因为苗族武术,才使这个民族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苗族武术在花垣县流传很广,全县18个乡镇的群众都习苗族武术,流传遍及湘西州8县市和湘、黔、渝、鄂4省市边区的苗族聚居地。 遗产身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湖北省民宗委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少数民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要求,统筹省级专项资金1350万元助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加快全面发展。该资金重点用于开展民族助学工程、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体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2,(17):45-46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苗族是一个崇尚武术的民族,从远古的苗族先祖蚩尤中原逐鹿到乾嘉苗民起义,到20世纪30年代的苗民革囤抗日,正是因为苗族武术,才使这个民族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苗族武术在花垣县流传很广,全县18个乡镇的群众都习苗族武术,流传遍及湘西州8县市和湘、黔、渝、鄂4省市边区的苗族聚居地。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06,(2):65-65
花垣县因文学大师洗从文的《边城》而闻名中外,因共和国总理朱熔基少年曾求学于此而举世瞩目,更因这几年县域经济迅猛发展而被经济学家称为“迅跑的经济巨人”2005年12月22日,中共花垣县委、县政府召开县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会议决定,投资2000万元修建民族大厦,拨款20万元建立民族工作基金,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富民强县的决议。会议对县公安局、龙翠梅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打造全国民族强县——花垣县民族工作会暨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纪实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2,(9):43-44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花垣自古以来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苗族民间艺术十分丰厚,尤其以传统的苗歌、苗鼓为主。但汉族的戏曲如汉戏、花灯戏等,也在这里同步流行,苗汉文化经过碰撞交融,产生了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从而为苗戏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苗戏起源于古老的“蚩尤戏”和苗巫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史。经历了古典祭祀仪式戏、草台戏、舞台戏等三大发展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确立并渐渐发展成熟,后广泛流行于湘西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古丈县、保靖县、泸溪县及与花垣县交界的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 ,通过对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涵义的认识及二者关系的辨析 ,指出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是嵌合在一起的。民族经济不可能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 ,民族文化又必然要以民族经济为依托。民族发展不仅与民族经济相关联 ,而且也与民族文化、与人本身的完善和发展相关联。因此 ,民族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在现代世界体系中 ,处于世界边缘位置的民族是无法再重复中心国家的发展道路的 ,他们所能作的只能是动员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资源 ,充分运用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多种资本形式来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的实践活动就是这样的努力行为 ,其意义深远。因为这样的实践不仅为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道路 ,而且还为民族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证 ,进而也为人类新的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1):39-40
5月26日至27日,副省长盛茂林在省长助理袁建尧,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民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专题考察调研民族工作。盛茂林副省长一行先后深入吉首大学、吉首市乾州古城、花垣县边城镇、蚩尤村、龙山县里耶古镇、比耳村、捞车河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了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专题汇报,并就加快全州发展,做好全省民族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云齐  郭立亚 《民族学刊》2022,13(5):100-107, 141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超越技能”的认识论价值,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于学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身认知理论批判了“离身”特征的认识论,强调认知源于“身体体验”,重建了体育的认识论意义,阐释了体育认识论价值的实现机制。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体育路径包括:以“参与性”为出发点,选择共享度高和实施性强的项目进校园;以“情境性”为切入点,打造身体感知和文化历史结合的体育课;以“互动性”为着力点,构建平等对话和交流互鉴的学习共同体;以“生成性”为落脚点,树立技能表现与动态发展融合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创办于1935年,有着“鄂西窗口学校”的美誉。学校现有6个年级、24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名。近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等活动,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学校”与湖北省、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恩施州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