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鸟类是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野生动物类群之一,不同绿地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占地面积较大、绿化率高,成为城市鸟类栖息活动的重要区域。为探究贵州大学校园及毗邻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类型间的关系,于2015—2016年开展鸟类监测调查,结果表明:1)在贵州大学及周边绿地共记录鸟类12目34科82种,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最多(69.51%);2)在景观格局特征上,3个调查区域总面积相似,但景观格局特征差异明显,鸟类多样性不同:景观丰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等指数最大的花溪公园鸟类多样性较贵州大学及花溪湖湿地生态园高,反之,景观丰度、边缘密度较低的调查地,鸟类多样性降低;3)在生境斑块类型上,3个调查地的鸟类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人工湿地>农田>河流水域>草地>建筑用地。为此,建议在校园或城市绿地营造中,增加林地与湿地生境类型,提高景观格局丰度,以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景观多样性测度:格局多样性的亲和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景观格局多样性亲和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指出亲和度分析能够测定景观各亚单元的相对位置及镶嵌多样性。镶嵌多样性是综合了亲和度分析信息的一个指标,是对格局多样性的有效测度。镶嵌多样性低意味着景观结构简单,镶嵌多样性高意味着景观结构复杂,亲和度分析可以比较不同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判断群落与景观整体的关系的远近,还可以判断两个群落的相似性和亲和度差异的显著程度。因而亲和度分析将景观层次的多样性与物  相似文献   

3.
景观组成、结构和梯度格局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近20年来,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景观生态学与岛屿生物地理学、异质种群理论相结合,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中得到运用。本文就在这3个理论的基础上,简述了景观组成(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结构(斑块面积、边缘、隔离程度)和梯度格局(海拔、演替、土壤养分、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强调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景观层次上进行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必要性。因此,在多个尺度上共同研究多个影响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复合作用,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过程及其机制,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锡林郭勒草原景观多样性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典型区段的两个不同年代的遥感信息源,结合实地考察目视解释研究区1978年(MSS)、1992年(TM)的卫片影像,得到研究两张不同时期的植被图,以植物群落做为确定景观单元的最主要因子,在ARC/INFO软件的支持下,通过景观元素空间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得出在14a的时间进程中,研究区景观破碎花现象加剧,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下降,人类不合理的放牧利用、农田开展等经营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5.
刘珍环  魏莱  周义 《生态学报》2024,44(14):5905-5913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地理学、生态学及风景园林学等学科领域关注的核心地域。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直接或间接地干扰了城市生境并造成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11)和陆地生物(SDG15)两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是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可持续景观格局调控与构建是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可能途径,城市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可持续景观格局构建的重要内涵,科学地认知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景观格局调控的根本。研究通过梳理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交叉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城市景观格局研究的转变趋向: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被动适应式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转向主动调控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城市景观格局构建。加强多尺度的级联,在斑块尺度上的城市生境恢复和营建,景观尺度上构建面向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可持续景观格局识别与连通优化,区域尺度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提升提供科学途径,进而促进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21,自引:11,他引:1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从景观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等方面评述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动态及反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GAP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和大陆尺度的生态网络等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北京东灵山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7种主要森林和1个灌丛类型的11个样方,通过比较这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的环境因子,及运用和度分析测度景观格局多样性,揭示了这些类型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各森林类型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均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较高。大多数森林类型中,物种丰富度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各森林类型的Shannon指  相似文献   

8.
理解城市鸟类多样性与景观特征的关系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爬取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网站2020年福州主城区436份观鸟报告数据计算鸟类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高分辨率Worldview影像量化景观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了两个网格尺度(300 m和1000 m)下S、H和D指数的差异性;运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究了两个尺度下影响鸟类多样性指数的关键景观因子及其重要性。结果表明:(1)2020年研究区内共观测到242种鸟类,隶属19目59科,雀形目鸟类为优势种;数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留鸟、冬候鸟、旅鸟和夏候鸟,分别为63.53%、25.83%、6.71%和3.93%;(2)两个尺度下鸟类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1000 m尺度下S和H指数均显著高于300 m尺度(0.05相似文献   

9.
李明娟  赵娟娟  江南  潘妮  张曼琳  束承继 《生态学报》2021,41(22):8732-8745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对深圳最具代表性的6个近海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同时结合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分析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公园内部景观格局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近海公园植物108科310属471种,其中乡土植物82科169属231种。草本植物中乡土植物比例较高,而木本中乡土植物占比较低。(2)TS-4和H-1分别是近海公园最常见的乔灌群落类型和草本群落类型,其样地量分别占总量的39%和26%。常见群落的指示种多数具有热带性质并占据主体地位。(3)公园中灌木植物种数低于乔木和草本植物,但群落稳定性较高。(4)半自然型和人工型近海公园各类植物的相似性,以灌木层植物最低。(5)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中,斑块密度与林地面积比、林地最大斑块面积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6)各层植物多样性也受到景观格局显著影响:草本层植物多样性与草地、林地的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与林地、水体的景观破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与草地最大斑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公园景观破碎度的增大可能会导致植被景观面积减少。建议在公园植物造景初期就要重视对灌木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生态本底比较脆弱的公园,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低维护性。同时应尽可能保留大面积的核心植被生态斑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景观格局是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PSD)和功能多样性(PFD)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目前对景观格局动态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低地、湖泊和建设用地镶嵌分布,形成了复杂的景观格局,是揭示这种机制的理想地区。本文对该地区2008–2017年的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对PSD和PFD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识别了对PSD和PFD有显著贡献的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对PSD和PFD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PSD和PFD均受2–4年前景观格局的影响。PSD主要受形状指数、面积和边缘指数以及聚集指数的重要影响,PFD主要受形状指数和聚集指数的影响。由于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欧氏邻近距离指数和分离度指数是描述PFD的良好指标。综上,在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的景观规划、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必须考虑景观的动态和演变。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苏家屯区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44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市苏家屯区耕地土壤(0~20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各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或经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最佳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C0与C0+C比值为24.11%),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C0与C0+C比值分别为29.53%、60.77%、58.82%),各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26.051、28.293、15.132和23.813km。有机质和速效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子(如成土因子)的影响,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受随机性因子(如施肥)的影响,Kriging插值绘制出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图显示了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它将有助于进一步监测养分动态,为农业和环境管理提供数字地图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陕西关中黄土区连续23年进行了不同施肥、小麦玉米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0~10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单施化肥或有机肥与化肥且配施均可增加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长期施用厩肥并配施化肥处理对土壤总磷库及无机磷库、速效磷的贡献大于玉米秸秆处理.长期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全磷、无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低于厩肥和休闲处理,与秸秆处理对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效应相近.23年的不同施肥处理,与无肥处理相比,其理土壤磷素增量在0~100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点是:全磷增量剖面分布可为3层———耕层(0~20cm)为显著累积层,20~60cm土层为微增-亏损层,60~100cm土层为轻度累积层.速效磷增量剖面分布趋势与全磷增量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仅在60~100cm土层累积较弱.  相似文献   

13.
在陕西关中黄土区连续23年进行了不同施肥、小麦-玉米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0~10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单施化肥或有机肥与化肥且配施均可增加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长期施用厩肥并配施化肥处理对土壤总磷库及无机磷库、速效磷的贡献大于玉米秸秆处理.长期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全磷、无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低于厩肥和休闲处理,与秸秆处理对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效应相近.23年的不同施肥处理,与无肥处理相比,其理土壤磷素增量在0~100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点是:全磷增量剖面分布可为3层——耕层(0~20cm)为显著累积层,20~60cm土层为微增一亏损层,60~100cm土层为轻度累积层.速效磷增量剖面分布趋势与全磷增量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仅在60~100cm土层累积较弱.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ganic mulching on the nutrient status,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yield of maize and green gram crops.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humin and humus carbon of the fallow and the cropped soils were augmented by mulching. More of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mmoniacal and nitrate nitrogen were found in mulched soils. Soil reaction was not affected by mulching. Mulched treatments maintained more of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lowered during summer and rainy seasons. Population of bacteria, fungi, actinomycetes and Azotobacter were augmented in mulched treatments at all the stages of sampling. Mulch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 and straw yield of both the crops. The nitrogen uptake by grain was higher in mulched than in the unmulched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5.
基于4省野外调查样点和农户调研数据,对中南4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农田有机物质与化肥投入量以及农田氮、磷、钾收支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有机物质投入量大小为广西(8993 kg·hm-2)>湖南(6390 kg·hm-2)>湖北(5012 kg·hm-2)>广东(4630 kg·hm-2);平均化肥投入量为广西(777.5 kg·hm-2)>湖南(501.6 kg·hm-2)>湖北(486.4 kg·hm-2)>广东(340.4 kg·hm-2).4省农田氮和磷收支为氮磷盈余,其中广西农田氮盈余率(67.2%)、磷盈余率(99.0%)明显超过湖南(氮盈余率33.2%,磷盈余率50.8%)、湖北(氮盈余率11.8%,磷盈余率11.0%)以及广东(氮盈余率7.8%、磷盈余率30.0%).湖南、湖北、广东3省为钾亏缺,亏缺率分别为湖南6.6%、湖北18.7%、广东12.4%,而广西收支为钾盈余19.5%.  相似文献   

16.
用无钾、低钾、中钾和高钾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外生菌根真菌14~21d,随着钾离子浓度的降低,外生菌根真菌分泌H^ 和草酸的速率提高。由于H^ 能取代2:1型粘粒矿物品层和晶格内的钾,草酸能络合矿物中的Fe,Al离子,促进Al-O八面体风化,推测菌根真菌和菌根活化土壤无效钾的能力在低钾时较强,在高钾时较弱。在外生菌根真菌分泌的H^ 中,草酸电离可能不是它们的主要来源,而是一些目前尚未知道的有机酸。此外,液体培养基中的钾离子不同程度地影响外生菌根真菌体内的氮、磷、钾含量,看来环境中的钾离子供应影响了真菌菌丝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遮阴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振杰2号(ZJ2)、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1)、穗期遮阴(S2)、全生育期遮阴(S3)3个遮阴处理,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CK),研究了遮阴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阴后夏玉米籽粒产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与遮阴时期有关,表现为S3>S1>S2,其中S1、S2和S3籽粒产量平均降低61.6%、25.3%和92.8%,说明花粒期遮阴较花前遮阴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影响更大,不同品种的变化趋势相同.夏玉米植株花前养分吸收量表现为钾>氮>磷,植株吸收总量表现为氮>钾>磷.遮阴后植株氮和磷积累量显著减少,由于遮阴后干物质较对照降低程度大于对氮、磷吸收的降低程度,各处理氮、磷相对含量有所升高;遮阴后各处理植株钾吸收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但S2处理的钾吸收降低程度大于干物质积累降低程度,钾相对含量降低,即花前遮阴对玉米钾吸收的影响大于氮和磷.  相似文献   

18.
One-year-old seeds of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cv. C-235) lost about 23 % germinability and leaked larger quantities of N, P, K, saccharides and proteins into the soaking medium in the first 48 h, as compared with fresh seeds. The protein content in stored seeds decreased more than in fresh seeds, as the soaking progressed.  相似文献   

19.
罗凡  张厅  龚雪蛟  杜晓  马伟伟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499-3506
通过单施、配施和同施氮、磷、钾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春、夏、秋季茶树一芽二叶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及新梢叶片光合生理的变化,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春、夏、秋季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春、夏、秋季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相同施肥方式下,夏、秋季茶树新梢的氮、磷含量低于春季,而钾含量高于春季.氮磷钾肥同施有利于春季茶树叶片Pn的提高,而单施磷肥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单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夏、秋季茶树叶片Pn;相同施肥方式下,夏、秋季茶树叶片Pn要高于春季.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与夏、秋季茶树Pn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方程及相关分析表明,季节不同,影响茶树叶片Pn的主要生理因子不同,其共同影响因子是胞间CO2浓度(Ci)和磷含量,其中Ci对茶树P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磷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岛近海及其临近海域冬季微微型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微型浮游植物(0.2~2.0 μm) 是海水中最小的自养浮游生物, 在世界各海域广泛分布, 并在海洋有机物质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青岛近海及其邻近海域冬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 并分析了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冬季该海域以富含藻红素(Phycoerythrin-rich, PE)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Syn)细胞占优势,微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 Euk)次之,而富含藻蓝素(Phycocyanin-rich, PC)的聚球藻细胞数量很低, 未发现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Pro)的存在.Syn 的变化范围为8.97×103~1.95×105 cells·ml-1, 平均4.67×104 cells·ml-1; Euk的变化范围为1.95×102~1.01×104 cells·ml-1, 平均2.39×103 cells·ml-1. Syn丰度在胶南以南海域出现高值区域, 在即墨海域和崂山东南海域出现低值区域. Euk丰度在日照海域出现高值区域; 崂山海域为低值区域; 各水层Syn和Euk丰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 对胶州湾中部连续站4层水体的24 h昼夜连续变化进行观测发现, Syn、Euk丰度都有明显昼夜波动.相关性分析表明: Syn与温度、 电导率呈正相关, 与溶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Euk与盐度和溶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约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