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重点从决策式AI、分析式AI 到生成式AI 的转向下,艺术内容创作领域成为AIGC 技术可拓展的新板块,其中人工智能电影作为涵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综合性样式,展现出新的艺术创作潜力。本文基于AIGC 及其相关支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迭代可能性,提出了以风格化驱动的空间生成策略、以代理性驱动的智能角色策略、以涌现性驱动的自动事件策略,为AIGC 技术视野下人工智能电影的应用逻辑提出新的创作策略,对电影未来形态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兰玉琪  刘松洋  王婧 《包装工程》2019,40(16):14-21
目的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认知与研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人工智能给产品交互设计带来的革新、产生的新交互方式,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方法 以AI净饮机为主,小米智能家居和“小飞鱼”驾驶助手等设计案例为辅,全面剖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思考与表现。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结论 根据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现状,经过调研及分析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总结出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另外,在产品交互设计流程和方法中,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提高产品交互设计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最终提出对传统产品交互设计的方式、方法、界面及信息构架等多维度的产品设计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影视业一贯以来将创意视为产业发展进步的核心所在,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技术的革新将重构影视产业原有的产业链和生态,给整个行业带来多方位的升级。本文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定义、赋能技术和应用出发,聚焦人工智能与影视产业结合所形成的智能影视产业链,对其结构布局和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影对科学技术需求的不断攀升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已然成为未来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中影基地自主研发的"中影·神思"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系统在影片制作中的具体应用为例,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电影发展核心科技,提出"AI让影视产业升维"的观点,细致阐述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为未来电影发展乃至人类沟通提供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当下人工智能对设计流程和设计师的影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的影响趋势。方法 使用VOSviewer工具和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可视化和聚类分析,深入探讨文献中的核心观点和案例。结果 基于四个主要聚类(AI+技术应用、AI+设计流程、AI+创意协作、AI+影响反思)来展开讨论。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影响,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设计创新和提升设计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设计师的传统角色及设计原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重新定义需求。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整合进设计流程,促进设计创新,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原创性、责任边界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与设计师合作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全面综述,为未来设计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热度的攀升为包括影视行业的各领域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帮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本文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剧本、特效、音频、视频创作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探讨了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其将会给电影行业的成本优化、票房预测以及版权保护等带来的提升。最后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未来在影视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可能,以期为人工智能和电影行业的交叉应用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加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中的技术含量,优化其服务方式,全面提升相应的服务工作水平,则需要考虑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并对这类技术的长远发展加以考虑,确保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有效性,为其服务状况的不断改善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人工智能(AI)技术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阐述,以便增强相应服务工作在实践中的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彩色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工智能结合设计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彩色化研究的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背景对智能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总结。方法 首先,对人工智能彩色化研究的技术需求、应用场景进行融合分析,推导人工智能与设计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其次,对彩色化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进行调研,以交互设计的理念为灵感启发,将人工智能的彩色化方法分为显式交互彩色化和隐式交互彩色化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讨论研究彩色化技术的应用对象、预处理步骤和实践体验。结果 总结概括彩色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技术重点。结论 “AI+设计”的趋势背景下,以彩色化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正成为设计师的辅助工具,在科技、艺术、影视、人文等领域展现出交叉融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以及教育的范围和内容。本文简要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包括教与学的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智慧校园生活方式等。从不同的应用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探讨了想要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迄今,人工智能(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影声音生成和制作领域,可精准模仿特定演员的声音、语调和语速,以实现高度逼真的语音合成和自动配音,尤其适用于处理语言障碍或需要重新配音的情况;AI还可根据特定文本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用于电影旁白、解说或虚拟角色对话。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AI生成的人声质量参差不齐,易出现音色模仿不够精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音色转换质量。当前其他相关领域中AI音色转换技术的创新应用可借鉴于电影制作中,以有效改善AI生成的人声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梳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关键技术、存在问题、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以感性工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主线,探讨人工智能在用户情感意向获取、产品设计特征提取、映射模型构建3个环节中的应用。结论 人工智能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加快了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在未来,感性工学通过与生成式AI相结合将成为新的趋势,更加强大和高效的人工智能将会给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ChatGPT对话系统的出现,再次将人工智能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也再次加深了人工智能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纵观人工智能长达近70年的起伏“人”生,其每一次从低谷走向繁荣都离不开机器学习技术的革新和进步,ChatGPT的出现也不例外。如果说艺术是电影的魂,那么技术就是电影的根。人工智能技术里程碑式跨越发展的今天,势必会在电影领域再次掀起新的浪潮。本文由ChatGPT技术引发出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研究、电影创作与制作领域所产生的推动力的思考,分析阐述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给电影领域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解决化学逆合成预测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与化学家和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进行的逆合成预测不同,AI驱动的逆合成预测自动从现成的实验数据集中学习化学知识,以预测反应和逆合成路径。这提供了解决许多传统挑战的机会,包括专业知识过于繁杂、路线的长度过大和计算成本高。本文描述了当前AI驱动的逆合成预测的概况。我们首先讨论了化学逆合成的数学定义,并回顾了这个问题中的研究挑战。然后,我们回顾相关的AI技术和最新进度,以实现逆合成预测。此外,我们提供了逆合成系统不同部分的全面分类,并调查了AI方法如何重塑每个子模块。最后,我们讨论了未来有希望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强调将机械电子工程特点与传统机械系统功能、能量进行连接,突出信息连接的作用,并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促进机械电子产品的优化发展。本文在简单概述人工智能概念以及作用价值的基础之上,就机械电子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就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机械电子工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与阐述,望能够促进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从而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促进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AI)技术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在灵活性、可解释性、鲁棒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待改进提高之处,亟需加强研究以获得创新发展。本文在对AI技术和AI产业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核能、光伏技术与AI技术在基础理论、技术发展和技术市场应用方面展开比较分析,进而探索AI技术发展创新的普遍规律和有效路径。研究发现,AI技术的发展模式将由"内卷式"转向"演化式"发展;融合式发展是AI技术创新的优选路径,可通过民用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军用、军民协同创新、军用需求牵引民用需求的"三步走"发展路线来实现。针对AI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研究提出了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伦理研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影片修复来说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本文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介绍其对影片修复产生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国是较早发展电影声音的国家之一。在有声电影传入中国后,早期中国电影人克服困难、励精图治,在电影录音技术开发、声音艺术创作实践、文艺视听理论创新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结合史论及哲学方法考察,新中国电影声音学科与电影声音创作蓬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了人才和力量。因此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高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大爆发之前,深入探索和思考中国电影声音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把握机遇开拓6G+AI在电影声音学科中新的可能性,可以促进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提升中国电影声音行业国际化影响力,为新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增长添加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AI)是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赋能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培育和推进我国AI核心软硬件技术及产业发展,对推动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围绕当前AI核心软硬件在技术、产业和政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我国AI核心软硬件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面向2025年和2035年的AI核心软硬件发展战略目标,从AI核心硬件、AI核心软件、AI相关基础技术3个方面凝练了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建议,将AI核心软硬件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创新顶层规划,加大科研投入;加强AI开源平台建设,开展示范应用;开展AI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协同创新;实施AI产业基础再造,牵引产业链升级;完善AI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推动我国AI核心软硬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LED虚拟摄制作为数字媒体领域的新兴技术,不断改变创作者与观众对影视、媒体和娱乐的认知方式。本文梳理LED虚拟摄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如何逐渐演变成影视制作方式,并探讨其对影视领域创作方式的影响。本文分析该技术的优势,包括优化制作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数字资产的保值和升值,探讨LED虚拟摄制技术面临的挑战,如技术应用相关的时间成本和视效技术方案问题。LED虚拟摄制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影视制作方式,为影视制作提供更多选择,拓展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行业的逐步渗透,整个影视行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众多智能化的变革。这些变革在重塑传统产业模式的同时,也将技术实践推到了更加成熟的高点。本文对北京电影学院不同专业领域的多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了人工智能给影视行业带来的技术内忧与实践外患,以“学院派”的视角剖析人工智能重塑的影视新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