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了以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成铃及单株产量的目标函数,考虑种植密度、追氮量、果枝数、模拟被害蕾和被害幼铃五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信息表明:低密度或高果枝数条件下棉花补偿能力衰减;受害铃达3个·株-1以上时,增加追氮量(大于180kg·hm-2)将会伤失棉花群体的补偿能力;被害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增产作用;被害幼铃的多寡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模拟计算表明:百株允许被害蕾608~642个和允许被害幼铃196~214个,采取6.69~6.795万株·hm-2的密度、留果枝数14.7~15.02个·株-1和追氮量154.5~166.5kg·hm-2的农艺措施,可望获得皮棉1350kg·hm-2以上。最后提供了不同农艺措施下棉花的损害函数。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重  马富裕 《耕作与栽培》2000,(5):29-30,34
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明显,一定水肥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LAI)、散射光透过率(TD)在花铃期随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以灌水225mm,施纯N150kg/hm^2处理较为合理,相应值为1.56 ̄3.95和23.4% ̄35.7%;水分是限制滴灌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施肥之,较高水分下的增产幅度为8.2% ̄36.4%,而较高施肥增幅为4.6% ̄26.1%;N60W315,N150W225和N240W135的水肥交互作用显著,水肥配比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4.
棉花超高产群体质量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试验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1875kg.hm ̄(-2)以上时,必须保持较高的群体质量。其中果节量为225~322.5万个·hm ̄(-2),富照期成铃强度在21600个·hm ̄(-2)·日以上,晚秋桃形成期成铃强度在10982.7个,hm ̄(-2)·日以上。株型较紧凑,最大LAI在3.87~4.45范围内,成熟期(9月15日)LAI保持在2.35~2.57,叶铃比3.55~4.11:1,叶面积载铃量在32个·m ̄(-2)叶以上。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即荆1029)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高产、稳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 F1平均皮棉 1667~2245kg/hm2,比鄂抗棉 3号、9号和湘杂棉2号等增产21,87%~52.78%,杂种优势表现极显著。F21998~1999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平均皮棉1201kg/hm2,比鄂棉18(CK1)增产3.7%,比湘杂棉2号(CK2)增产8.11%。在特大洪涝和虫灾的1998年皮棉1089kg/hm2,比两对照分别增产6.99%和14.8…  相似文献   

6.
棉田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棉田土壤中,经粗略拣拾后,残留地膜累计量为3.5~4.9kg·hm ̄(-2)·a ̄(-1)。当残留量达360kg·hm ̄(-2)·a ̄(-1)以上时,对土壤水分上下移动过度产生明显减慢影响。残膜在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测值提高。对其他土壤化学元素无大的影响。土壤中残膜会阻碍主根垂直延伸生长,迫使形成“鸡爪根”、“倾斜根”和“多侧根”,但对棉株产量尚未造成明显影响。随着残膜量的积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是存在的,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侯燕  李厚英 《种子》1997,(2):38-39
父母本于9月上、中旬育苗移栽,较好的水平管理,抽苔现蕾后,通过连续两次摘苔可延迟开花20天以上,盛花期微粉减少到1.3 ̄1.4级,杂种不育株率下降到8% ̄15%,制种每公顷可达到900.0 ̄1350.0kg。  相似文献   

8.
水稻氮磷钾配施产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本县坝区氮、磷、不同用量配施对不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尿素21.74kg,普钙42.86kg,氯化钾8.0kg时,肥效较好,单产可达659.7kg氮、磷、钾三元主效为y=458.26+11.34X1+7.58X2+2.57X3667m^2适宜配方为N:P2O5:K2O=10 ̄12:6 ̄9:4 ̄6。  相似文献   

9.
对中综3号玉米群体格子混合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格子混合选择法完成了对中综3号玉米群体6轮的产量性状的选择,兼顾抗性、株型、早熟性等性状。经1995~1996年在北京、安徽、河南2年3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6轮群体子粒产量每hm^2增加了1155kg(24.05%),平均每轮每hm^2增加192.45km(4.01%),与线性回归响应(b=187.8kg)相吻合。子粒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部性状发生了变化。穗长每轮增加1.8cm(12.7%),每行粒数增加4.1粒(10.9%),千粒重增加27.2g(12.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株高、穗位也有所提高。经6轮选择后,株高增加29.2cm。抗倒性、抗青枯等显著提高,倒伏率从C0的22.7%减少到C6的12.1%,青枯病株率从C0的18.1%减少到C6的9.6%。  相似文献   

10.
棉花烂铃的气象条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烂铃所形成的僵黄花数量,与吐絮期间的气象条件关系极为密切。据1960~1987年统计:僵黄花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极显著(r=0.5021),与雨日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标准(r=0.4460*),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的负相关(r=-0.4106*)。复相关系数Ry·12的F值(F=4.1145)达0.05显著标准,复相关系数Ry·123的F值(F=2.673)达0.10显著标准。在防治烂铃对策中,以人工去早蕾的产量最高(1259.1kg/hm2),僵黄花率最低(1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