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贝母的商品规格及伪品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贝母之名,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沿习至今,《中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为松贝、岷贝、青贝和炉贝。此外,生贝、平贝也作贝母销售,其中生贝母...  相似文献   

2.
张翔  李文涛  段宝忠  黄林芳 《中草药》2018,49(9):2140-2146
目的建立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方法采用本草学、生态学、中药学、植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结合生物计量学等方法开拓性地对中药贝母地理生态分布、性状及化学成分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贝母药材进行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贝母类药材可分为"浙贝""川贝"2个系列,建议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归为川贝系,浙贝母、湖北贝母归为浙贝系。结论对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同类多基原品种中药的"分"与"合"及贝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药用贝母品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中贝母可能涵盖了葫芦科及百合科两类植物,唐宋时期的贝母主要以湖北贝母、浙贝母、太白贝母为主,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材的分化始于明朝末期。由于历代中医药专家的不断总结、探索和完善,使得贝母类药材在临床上形成了今天的川贝与浙贝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4.
裕民贝母为新近用于临床的贝母新种,为了解裕民贝母与其它贝母的异同,本文对其生物碱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裕民贝母的生物碱组分与新疆贝母、黄花贝母和砂贝母等相似;总生物碱含量低于浙贝、东贝、川贝中的板贝和新疆的伊贝,但略高于塔城产的新疆贝母、平贝母、黄花贝母和砂贝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于2002年12月下旬在宁波市勤州区召开了中药材产销协作组网络成员单位2002年度年会,现将会上汇报交流的浙江主要药材产销情况及2003年度产销趋势预测综合整理如下。1 浙贝1.1 2002年度产销情况回顾 贝母类是2002年度全国中药材市场走红品种,川贝、浙贝、坪贝、伊贝等各种贝母价格全面大幅度上涨。自2000年春以来,浙贝已持续3年高价,2002年5月下旬冲破百元/kg,7月又暴涨到160~180元,为建国以来的最高价。浙  相似文献   

6.
中药贝母的药用历史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中药贝母的药用历史及“川贝”,“浙贝”的产生过程;结合我国目前药用贝母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贝母类药材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贝母是常用中药,按照中医临床处方一般只分川贝母与浙贝母两大类[1] 。川贝母苦、甘,微寒,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浙贝母苦,寒,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2 ] 。商品贝母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的贝母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和湖北贝母5种。其中川贝母项下又分为松贝、青贝、炉贝3种规格,尚有东贝、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5,(8)
目的研究浙贝母和其他产地贝母品种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技术,对具有代表性的7个品种(系)浙贝及东贝、皖贝、川贝这3种近缘药用贝母(共30份个体)进行分析。结果 10种贝母的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33 4,Shannon信息指数为0.490 2,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5.71%。结论浙贝母的宽叶、轮叶、狭叶、梅园和新梅园品种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772 2~0.933 2之间,其中宽叶种与轮叶贝母遗传距离最小,三籽和多籽与其他浙贝品种(系)亲缘关系较远,而与东贝母的遗传相似性高于上述5个浙贝母品种(系),并且皖贝与川贝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聚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制川乌与川贝、浙贝反药配伍组合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小鼠镇痛、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醋酸致扭体次数、气管酚红分泌量、咳嗽次数为指标,分别观察制川乌与川贝、制川乌与浙贝2种合煎液口服给药后对小鼠镇痛、祛痰、镇咳作用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 对扭体次数的影响:合煎液能降低小鼠扭体次数;经回归分析可知,制川乌与川贝存在协同作用,且1:1时协同作用最小,总剂量大于5 g·kg-1时,1:1合煎液对扭体次数的降低作用最小。对气管酚红分泌量的影响:合煎液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经回归分析可知,制川乌与川贝存在拮抗作用,且1:1时拮抗作用最大,当总剂量小于10 g·kg-1且川贝:制川乌等于5:1时,合煎液对气管酚红分泌量的升高作用接近最小。对咳嗽次数的影响:合煎液降低小鼠咳嗽次数;经回归分析可知,制川乌与川贝存在拮抗作用,且当1:5<制川乌:川贝<10:1时拮抗作用最强,制川乌与浙贝未见交互作用,浙贝降低咳嗽次数,制川乌对其无效应。结论: 制川乌与川贝配伍能增强制川乌的镇痛作用并降低川贝的祛痰镇咳作用,其作用强度随配比和剂量的不同而改变;制川乌与浙贝配伍对浙贝的镇咳作用无影响。本研究为十八反中乌头与贝母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附子与贝母单用及配伍后体内外抗肿瘤实验,验证“半蒌贝蔹芨攻乌”中附子与贝母配伍禁忌理论。方法:生附片与浙贝母单用及配伍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测量对小鼠肿癌LM,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附子、浙贝单用均有抑瘤及抑制癌转移作用.但两药配伍后无增效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测量附子贝母提取物相当于生药75mg/mL时能显著增加LM2细胞凋亡率,但两药配伍(1:1)后单药浓度均为75mg/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附子单用时的凋亡率,表明两药配伍后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减弱。以上实验表明附子与贝母两药配伍在抗肿瘤药效方面无明显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支持“乌头反贝母”的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1.
游燕 《江苏中医药》2010,42(2):57-58
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贝母类药材共5种,分别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但是临床应用以川贝、浙贝为主,其他三种应用很少,造成了川贝母资源匮乏而供不应求,伪品繁多,而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则有药无市。通过对贝母类药材的历史分类、现代分类以及现代分类下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建议将贝母类药材重新归类,以适应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2.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也均有记载 ,但笔者发现在《本草纲目》以前的书中并未将川贝母与浙贝母明确区分 ,直到 176 5年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才将贝母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 1985年版《中华药典》一部将伊贝母独立分出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又进一步增补了平贝母和湖北贝母 ,共收载百合科植物贝母品种 5个。目前 ,贝母在临床使用中较为混乱。为保证用药准确 ,现归纳分述如下。川贝母 :产于四川、青海、云南等地。商品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一般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其…  相似文献   

13.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3个片段对湖北贝母及其近缘类群天目贝母F.monantha、安徽贝母F.anhuiensis等进行联合建树分析,对湖北贝母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为湖北贝母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分子证据。结果显示,分子系统树上,3种贝母各自的居群聚为一支,之后天目贝母与安徽贝母聚为一支,最后与湖北贝母聚为一支。表明湖北贝母与天目贝母的亲缘关系可能要远于安徽贝母与天目贝母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适宜将湖北贝母归并于天目贝母。  相似文献   

14.
乌头反半夏之说,由来已久。该论出自何处,其说不一。清代张志聪《侣山堂类辩》云:“药之相须、相使、相恶、相反,出北齐徐之才《药对》,非上古之论也”。《本草纲目》于乌头条载:“[之才日]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由此看来,乌头反半夏之论当出自徐之才。然而,尚志钧辑校的《名医别录》于半夏条注:“射干为之使,恶皂夹,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并指出以上二十二字,早见于陶弘景所集《本草经集注》等。据史料所载,陶、徐二氏虽同是南北朝时期人,但陶氏较徐氏约早37年,故当以陶氏之  相似文献   

15.
瓜蒌及天花粉反乌头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前者为果实 ,后者为块根 ,功效各有不同。现在某些中医药专著对两者反乌头问题上认识不一。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 ]、《中药大辞典》[2 ] 认为瓜蒌、天花粉均反乌头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 ] 认为只有瓜蒌反乌头。对此 ,笔者以历史文献为据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与同道商榷。瓜蒌出自《神农本草经》,名栝楼 ,只指其根 ,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集注》始载果实的用途。以后历代本草多以瓜蒌指其果 ,以瓜蒌根或天花粉指其根 ,天花粉之名出《图经本草》。瓜蒌根与实的主治自始便…  相似文献   

16.
张鹏  阮汉利  张勇慧  皮慧芳  吴继洲 《中草药》2005,36(9):1304-1306
紫花鄂北贝母Fritillariaebeiensisvar.pur-pureaG.D.YuetP.Li系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原野生于鄂豫交界的桐柏山脉南端,已栽培成功。笔者曾从其总生物碱部分分离得到浙贝甲素(p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鄂贝甲素(ebeinine)、鄂贝乙素(ebeinone)、鄂贝新(ebeiesine)和紫鄂贝碱(ziebeimine)等7种生物碱[1,2];在非生物碱部位,又报道了鄂贝缩醛甲(fritillebinideA)、鄂贝缩醛乙(fritillebinideB)、鄂贝醇甲(fritillebinolA)[3]、鄂贝新醇(fritillaziebinol)、ent-kauran-16β,17-diol和ent-kauran-3β,16β,17-diol[4]等化学成分。在对其…  相似文献   

17.
李安荣 《中草药》1995,26(4):218-218,221
安徽贝母FritillariaanhuiensisS.C.ChenetS.E.Yin(简称皖贝),主要产于安徽省大别山区,80年代经鉴定为百合科贝母属新种[1]。早在清光绪年间,此药已载入物产史籍,并在民间广泛使用。1990-02,国家卫生部批准该药为Ⅰ类新药。今对近年来皖贝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及临床试验作一概述。1皖贝的化学成分李清华等[2]从皖贝的鳞茎中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出4种生物碱,碱Ⅰ~Ⅳ。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皖贝总生物碱的含量为0.43%,高于浙贝(0.25%)和川贝(0.092%)。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表明,皖贝中游离生物碱约占总生物碱…  相似文献   

18.
陈功将 《中药材》1996,19(1):49-5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中明确规定:不准进入市场交易的部分中药材,在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第三级中,而伊贝母排在第一位。伊贝母是与川贝、浙贝齐名  相似文献   

19.
太白贝母祛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太白贝母的祛痰作用,并与暗紫贝母和梭砂贝母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小鼠气管苯酚红排泌法考察太白贝母、暗紫贝母和梭砂贝母的祛痰作用。结果:太白贝母、暗紫贝母和梭砂贝母均能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太白贝母与梭砂贝母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的作用相近,但均比暗紫贝母弱。结论:太白贝母、暗紫贝母和梭砂贝母均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暗紫贝母的祛痰作用最强,太白贝母与梭砂贝母祛痰作用相近,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川贝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茎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IR、MS、1H-NMR和13C-NMR以及与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湖北贝母茎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分别是浙贝乙素(peiminine,Ⅰ)、湖贝甲素(hupehenine,Ⅱ)、湖贝新(hupehenisine,Ⅲ)、湖贝啶(hupehenidine,Ⅳ)、鄂贝新(ebeiensine,Ⅴ)、浙贝甲素(peimine,Ⅵ)、湖贝苷(hupehemonoside,Ⅶ)和湖贝甲素苷(hupeheninoside,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湖北贝母茎叶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