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抗结核化疗肝功能受损率约50%[1]。由于肝功能受损,常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甚至中断化疗,影响预后。我院结核病区自1996年至1998年8月共收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272例,共观察到肝损103例,经护肝治疗护理,除1例死亡外,余病例肝功能均先后恢复正常,化疗得以继续。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情况: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272例,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根据肝损害的国际标准:血清ALT>2×正常上限(ULN),视为肝功能损害[2]。治疗期间共观察到肝损害103例,其中黄疸11例。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淋巴瘤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骨髓象、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诊断。78例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出现肝损害)和对比组(未发生肝损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78例淋巴瘤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发生率为35.89%,多为轻度肝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淋巴瘤患者肝损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淋巴瘤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5.89%,多为轻度肝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淋巴瘤患者肝损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仕聪  孙强 《医药导报》2001,20(7):454-454
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 (H)、利福平 (R)、吡嗪酰胺 (Z)的联合化疗 ,是目前推荐给初治患者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但这三种药物均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现将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 46例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①确诊的初治结核病患者 ;②治疗前肝功能正常 ;③既往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④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或总胆红素 (TBIL) >正常值上限 (ULN) 2倍时为肝功能损害 ;⑤无其他致肝损害的原因。入选的 46例中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 8.6岁。浸润性肺结核 3 5例 ,颈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化疗过程中由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和治疗时间长常出现肝损害,导致部分患者影响治疗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近年来,我院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肝功能恢复快,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115例均为接受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四联化疗,治疗前肝功能检查正常,而化疗后出现肝损害的患者。肝损害诊断按国际标准[1]。随机将115例分成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7例,治疗组:58例中,男42例,女16例,男女比例2.63∶1;年龄20~68岁,平均47.2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8例(48.3%),肝损害临…  相似文献   

5.
宋晓月 《医药导报》2001,20(11):694-694
紫杉醇可致过敏反应 ,轻者引起皮肤潮红 ,轻度呼吸困难 ,一过性心动过速 ,血压下降 ;重者致过敏性休克[1 ] 。常规化疗前预防用药 ,方法较繁琐 ,不利于患者夜间休息。我们对 38例分别用紫杉醇化疗用药 ,和化疗前常规用药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检查确诊的晚期癌症患者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35~ 75岁 ,平均 6 0岁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18例 32例次 ,紫杉醇化疗前采用常规用药 ,化疗前 12 ,6h地塞米松 2 0mg ,po ,0 .5h前雷尼替丁 0 .1g ,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9例,按照国际共识意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分型,对比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阿拓莫兰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美能)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3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22例(56.41%),胆汁淤积型10例(25.64%),混合型7例(17.95%)。10.26%(4/39)患者7天内肝功能恢复正常,46.15%(18/39)患者14天内肝功恢复正常,30.77%(12/39)患者21天内肝功恢复正常,7.69%(3/39)患者28天内肝功恢复正常,1例肝功异常持续34天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的确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实验,美能和阿拓莫兰联合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致肝损害时间、程度及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后的预后 ,为临床决定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肝损害提供帮助。 方法  对 70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0例患者中 ,应用抗结核治疗方案 2HRZE/4HR者 5 8例 (82 9% ) ,2HRE(S) /4HR者 12例 (17 1% ) ,肝损害轻者 35例 (5 0 % ) ,重者 35例 (5 0 % ) ,ALT升高在 1~ 6周者 5 5例 (78 6 % )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预后良好。 结论  2HRZE/4HR方案较 2HRE(S) /4HR易致肝损害 ,在抗结核治疗期间 ,保肝治疗同时应监测肝功能 ,根据肝功能情况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可使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氧化苦参碱 (oxym atrine,OM)对多种化学毒物所致实验性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1 ] ,临床已应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CHB) [2 ] 。我科于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用苦参素 (博尔泰力 )单用及联合干扰素 (IFN ) -α2 b治疗 CHB5 4例 ,现将疗效 ,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 4例患者均为本科住院及门诊就医的HBs A g、HBe Ag、HBV DNA均阳性 ,有轻中度肝功损害的慢性乙肝患者 ,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CHB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 (单用组 ) 2 8例 ,B组 (联合组 ) 2 6…  相似文献   

9.
布秀君  林静 《河北医药》2000,22(6):446-447
药物性低血糖症是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如稍有疏忽,则可有致命性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损害。1991~1999年我院共诊治39例药物性低血糖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内科及其他科住院病人,发生降糖药物所致的低血糖症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50~78岁,平均65.6岁。确诊为糖尿病38例,均为2型糖尿病,未能诊断为糖尿病1例,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所致20例,其中优降糖18例,消渴丸2例。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所致9例,胰岛素所致10例。12 低血糖诊断[1]…  相似文献   

10.
64例恙虫病患者消化系统损害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恙虫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现将我院 1996年 5月~1999年 5月收治 96例恙虫病患者合并消化系统损害 6 4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6例恙虫病患者合并消化系统损害 6 4例 ,占 6 6 .7%。其中男 2 9例 ,女 35例 ;年龄 10~ 78岁。发病时间多在 6~ 8月后 ,起病后就诊时间 2~ 39天不等 ,多数于发病 7~ 15天就诊。1.2 恙虫病诊断 :参照有关文献的标准 [1 ] :(1)有野外接触史 ;(2 )突发高热 ,并发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3)皮疹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4 )变形杆菌 Oxk凝集试验阳性或恙虫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  相似文献   

11.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主要以皮肤、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主 ,肝硬化、皮肤癌为其主要死亡原因[1 ] 。本实验通过对 74例燃煤污染型慢性砷中毒患者血清甘胆酸 (CG)、透明质酸 (HA)水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RIA) ,观察其与肝脏损害程度以及肝纤维化过程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慢性砷中毒组共 74例 ,男 5 3例 ,女 2 1例 ,年龄 1 9~ 6 3岁 (平均 39 2岁 ) ,全部来自贵州省兴仁县交乐乡病区 ,均有长期含砷煤接触史 ,临床按王连方[2 ] 所荐标准确诊。对照组共 4 9例 ,男 2 6例 ,女 2 3例 ,年龄 2 0~ 4 7岁 …  相似文献   

12.
<正>中、老年人的慢性呼吸道疾病(COPD)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之久,对患者肺功能有长期的不良影响,尤其造成右心室功能减退[1]。临床治疗COPD主要采用化痰、抗感染等药物,除此之外,还需对患者受损肺功能及右心室功能进行挽救[2]。补肺健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对患者肺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该方剂对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疗效暂不明确[3]。因此本研究收集6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探讨补肺健脾汤在治疗COPD中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6—2019年入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  相似文献   

13.
关键  刘勤敏 《贵州医药》2002,26(3):263-263
收集近 2年我科肺结核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病例 5 3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3例患者中男 4 1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71岁 ,<4 0岁 39例。入院前未监测肝功能即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者 14例 (时间 3天至 2年 ) ,明确乙肝史 3例 ,儿时患过急性黄疸型肝炎 2例 ,有饮酒史 33例。1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食欲减退 2 6例 ,乏力 12例 ,黄疸 5例 ,恶心 5例 ,呕吐 2例 ,厌油 6例 ,肝区隐痛 2例 ,腹胀 2例 ,消瘦 2 0例 ;入院抗结核治疗(15天至 1月 )后食欲减退 11例 ,乏力 5例 ,黄疸 7例 ,恶心 3例 ,厌油 8例。查体肝增大 2例 ,右…  相似文献   

14.
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损害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国莲  许丽丽 《河北医药》2002,24(4):273-273
甘利欣是强力宁更新换代产品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型急、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我们自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用甘利欣治疗药物所致肝损害 3 5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治药物所致肝损害者 70例 ,其中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 46例 ,为抗痨药物四联联合应用 15d以上 ;癌症化疗患者 2 4例。所有病例均无肝炎病史 ,入院查肝功能正常 ,乙肝九项均阴性。在用药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以肝组织中含量高、肝细胞损伤后极易逸入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为观察指标。入选患者中 (ALT >12 6U L ,最高 43…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效果。方法:226例结核病短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与对照组112例,在应用抗结核药的同时治疗组全程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照组服用肌苷、肝太乐,观察时间均为3~6个月。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5.3%),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9例(25.9%),2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转归及用药方案。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静脉应用胺碘酮后致4例急性肝损害患者的适应证、剂量、肝损害出现的时间、转归以及用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69±8岁,心功能Ⅲ/Ⅳ级3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出现急性肝损害时静脉胺碘酮累计剂量为1200~1700(1467.5±205.5)mg,平均用药后16(16.2±8.9)h出现肝酶升高,ALT峰值为732~4810(2722.5±1666.0)U·L-1,AST峰值为2366~11010(4641.5±1069.0)U·L-1。停药后保肝治疗16(15.7±6.7)d肝酶恢复正常。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可致急性肝损害,应在24h内监测肝功能,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3倍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17.
杨斌  文雅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224-1226,I0001
<正>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脓毒症与化疗、放疗、免疫抑制治疗等广泛应用有关[1]。我们选择了本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79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恶性肿瘤患者79例,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经过筛选研究对象分为2组即脓毒症组39例和普通感染患者组40例,  相似文献   

18.
池书平 《河北医药》2001,23(4):289-290
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 (HAI)和肝动脉栓塞化疗(HAE)治疗原发性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疗效 ,尤其对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 1992~ 1996年 12月收治并取得随访结果的 58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 51例 ,女 7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6.5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体检、甲胎蛋白(AFP)测定、B超、CT或MRI检查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符合 1977年全国制定的肝癌分型、分期标准。所有病例初诊时 ,均已失去外科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快,病死率高。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期,因此,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已经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我科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24例,我们对这2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的观察并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32~66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经血AFP、B超、CT、MRI或肝穿刺等检查确诊为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治疗方法及药物手术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地置入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化疗药物聚集于肿瘤内,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栓塞剂直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癌细胞因缺血而发生坏死[1]。常用化疗药物有5-FU、MMC、ADM等,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明胶海绵等。2护理2.1心理护理癌症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甚至失望的心理,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抑郁,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2],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  相似文献   

20.
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试验组218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治疗,对照组217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450mg治疗。结果试验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病人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12.4%,33.3%)低(P<0.01,P<0.05)。试验组抗结核化疗中断率为2.3%,调整化疗方案率为1.4%;与对照组(6.9%,4.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