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新乡县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同时加用维生素A、D,每日1粒,持续至分娩前;观察组每日口服100 mg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并持续至分娩前。观察2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孕期缺钙症状及孕37~40周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2.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孕37~40周血钙水平为(2.56±0.12)mmol.L-1,高于治疗前的血钙水平(2.21±0.27)mmol.L-1,且高于对照组的(2.30±0.21)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治疗前后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肢体麻木、痉挛等缺钙症状发生率为16.0%(8/50),低于对照组的7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可以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微 《吉林医学》2010,31(11):1451-1452
目的:观察孕期补钙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有高危因素的孕20~28周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用复方氨基酸螯合钙(乐力)2 g/d,对照组未服药,分别于服药前测血清钙、血压、体重、尿蛋白,血清钙每4周复查1次,血压、体重、尿蛋白在孕36周前每4周复查1次,孕36周后每周复查1次,记录临床缺钙症状发生情况及药物顺应性,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结果:补钙组血清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缺钙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早期加强孕妇营养指导,适时补充钙剂的效果以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正规产前检查无合并症的孕妇自孕12用开始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孕20~34周的孕妇每天服用乐力氨基酸螯合钙,每日2片至分娩.另随机抽取相同条件的186例孕妇不给予任何干预.结果 妊娠期血钙低于正常非孕期,随妊娠进展下降更明显(P<0.05)补充钙组血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补钙组的临床缺钙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爱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孕期补充乐力钙有益于降低缺钙症状的发生,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对母婴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张晶 《中原医刊》2006,33(19):60-61
目的观察孕期补钙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1组及A2组),自孕16~24周开始A1组每日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乐力胶囊)2粒至分娩,另选择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倾向的正常孕妇50例(B组),A2组和B组未口服钙片,分别观察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及血浆Ca2 浓度。结果A1组每日补钙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未补钙组(A2组),A1组和B组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钙组血浆Ca2 浓度明显高于未补钙组(P<0.01)。结论妊娠期补钙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可提高孕妇体内的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期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例孕20—26周初孕妇,随机分为补钙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补钙组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对照组不服药物。两组均在进入实验时检测血清钙,于孕38—39周再复测1次,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情况。结果补钙组的血清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FG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期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降低FGR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在孕中期补充钙剂和铁剂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300名孕妇平均分成三组,A组在孕20周开始服用钙剂和铁剂,B组在20周开始服用钙剂,C组怀孕期间不服用钙剂和铁剂,比较三组孕妇孕20-27周、34-38周及临产前血清钙和血红蛋白含量,并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在孕34-38周和临产时血钙浓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改变。A组在孕34-38周和临产时血红蛋白含量无变化,B组和C组含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孕中期预防性服用钙剂和铁剂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补钙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期补充钙剂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孕20-28周的孕妇随机分为补钙组(50例,服用乐力氨基酸鳌合钙)和对照组(50例,不服药物)。两组均于进入实验时查血钙、尿蛋白。观察期间每4周复查1次血钙和尿蛋白,每周检测1次血压、宫高、腹围,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发病情况。结果:补钙组血清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降低FGR的发生率,对母婴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孕期补充钙剂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孕14~20周的孕妇随机分为补钙组(100例,服用乐力氨基酸鳌合钙)和对照组(100例,不服药物).两组均于进入实验时查血清钙、尿蛋白、血压.观察期间每4周复查1次血清钙和尿蛋白,每周检测1次血压、宫高、腹围,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FCR)的发病情况.结果:补钙组血清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妊高征与FCR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期补钙可预防妊高征的发生,降低FGR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期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20例妊娠期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孕妇每天坚持服用钙剂,对照组孕妇不服用钙剂。两组平均每2周测量并记录数据。结果:坚持补钙的孕妇仅2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而未补钙的孕妇有6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接受补钙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3.33%)明显低于未接受补钙的孕妇(10.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补钙能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需要,妊娠妇女对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同时妊娠期由于血容量的增加使血钙浓度相对降低,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又使尿钙排泄量增加,而且孕期雌激素的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体的骨钙的吸收,因此孕妇体内长期处于低钙状态。作者选用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即乐力胶囊)对180名16周~28周的孕妇进行孕期补钙前瞻性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孕妇体内的血钙状况,观察孕期补钙对孕妇的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腹水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终止妊娠时机、终止妊娠方式、围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78例中,行剖宫产者49例(62.82%)。孕34~36+6周及孕周≥37周者的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孕周<34周者的新生儿存活率(P<0.05);孕周≥37周者死胎、新生儿死亡发生率高于孕34~36+6周者,新生儿窒息率略高于孕34~36+6周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4周者死胎、新生儿死亡率为明显高于孕34~36+6周及孕周≥37周者(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腹水应积极治疗,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治疗欠佳应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氧化治疗对妊高征预测阳性孕妇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并总结其规律性。方法使用MP-01型妊高征监测仪对孕妇进行普查,检测阳性孕妇随机分组治疗,干预组(176例)服用抗氧化药物(维生素C、E)加用钙剂(氨基酸螯合钙片),对照组(177例)仅给予对症治疗,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均接受妊高征监测仪检测。结果一般疗效比较中,干预组妊高征监测转阴例数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前者妊高征发病例数和发病率明显少于后者(P均〈0.05~0.01)。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中,两组孕妇治疗前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两组孕妇治疗后2、4周及临产前MAP、TPR、CI、V、K等大部分检测值明显优于治疗前,而干预组2、4周及稿产前MAP、TPR、CI、V、K等大部分检测值还明显优于对照组罚期结果(P均〈0.05~0.01)。结论抗氧化治疗可改善妊高征预测阳性孕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生育现状,并与同期适龄产妇并发症、妊娠不良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高龄产妇3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分娩的适龄产妇3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以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比例(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为54.19%、无痛分娩比例为25.81%,对照组自然分娩比例为65.16%、无痛分娩比例为28.39%(均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中最典型的为子痫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9.03%、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观察组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龄产妇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新生儿多出现巨大儿、低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现象,分娩方式方面则多选择无痛分娩或者剖宫产。对于高龄产妇而言,需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尽可能降低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及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中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孕20~24周,当时无合并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并追踪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妊娠中期孕妇中发现白衣型高血压70例,追踪妊娠结局正常血压组89例,妊娠高血压组23例,原发型高血压组18例。对后3组孕妇妊娠中期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正常血压、妊娠高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高血压组夜间平均舒张压似有升高的趋势。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孕妇24h血压昼夜节律进行了比较,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中期单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预防无明确意义。对结果可疑及高危人群应定期重复监测可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母儿预后;对妊娠中期孕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早期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增加正常分娩率,促进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围生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围生儿情况(观察组)与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围生儿情况(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早产、胎儿窘迫、宫内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围生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所出现围生儿不良结局明显高于正常孕妇,须加强产前监护,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10年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8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689例正常妊娠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多中心、大规模、随机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对家属进行固定问卷式问题,对对象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的ACE基因和AT1R基因水平、Th1/Th2比值、胎盘生长因子(PLGF)、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免疫学、遗传学、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 年龄>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流产次数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的女性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单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的ACE基因和AT1R基因、Th1/Th2比值、PLGF、ROS和LPO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免疫学、遗传学、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氧化应激中的相关指标有关,而且>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8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行硫酸镁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硫酸镁与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浆因子浓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黏度、血浆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O、SOD水平明显增高(P<0.05);②观察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与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以及氧自由基的降低,使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尿蛋白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母婴结局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程度HDCP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足月胎盘组织中PR的表达。结果:HDCP患者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均有PR表达,HDCP患者胎盘组织中PR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胎盘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HDCP组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R的低表达与HDCP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物-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住院分娩产妇的胎盘组织共52例,其中正常胎盘组织标本16例(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盘组织标本36例(实验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组织的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盘组织中MMP-2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盘组织中TIMP-2与正常妊娠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2 / MMP-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晚期妊娠升高(P<0.01 ).结论 MMP-2低表达或TIMP-2/MMP-2比值升高与血管重铸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有关,可能是胎盘病理改变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0.
TGFβ1,Bcl-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以及TGFβ1和Bcl-2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45例(15例妊娠期高血压,15例子痫前期轻度,15例子痫前期重度)和正常孕妇对照组4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胎盘绒毛滋养层TGFβ1和Bcl-2蛋白的表达;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胎盘绒毛组织中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并测定凋亡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较对照组胎盘绒毛组织中滋养层细胞凋亡率及TGFβ1表达明显增高,而Bcl-2表达明显减低(均P<0.01).随病情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细胞凋亡率及TGFβ1表达呈上升趋势,Bcl-2表达呈下降趋势(均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子痫前期轻度组胎盘绒毛细胞凋亡发生率与TGFβ1呈正相关;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子痫前期轻度组TGFβ1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TGFβ1在滋养层细胞表达增高,Bcl-2在滋养层细胞表达降低,TGFβ1和Bcl-2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