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观察CO吸入和CO腹腔内注射两种不同的外源性给气方法中CO对脂多糖所致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保护作用与自由基生成以及促炎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3/08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用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脂多糖静脉内注射复制脂多糖大鼠肠道损伤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对照组6只;其余各组每组18只,每组设1,3,6h三个观察时间点。分别对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脂多糖组(5mg/kg的脂多糖静脉注射),CO吸入组(2.5×10-4的CO吸入)、CO腹腔内注射组(2mL/kg的CO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脂多糖 CO吸入组(5mg/kg的脂多糖静脉注射并2.5×10-4的CO吸入)、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5mg/kg的脂多糖静脉注射并2mL/kg的CO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在3个时间点上进行观察。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肠道丙二醛含量和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肠道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96只进入实验结果。①实验大鼠肠道丙二醛含量:给予脂多糖后1,3,6h三个时点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脂多糖 CO吸入组3,6h时点与脂多糖组相比分别减少;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1,3h时点与脂多糖组相比分别减少[对照组(0.614±0.057)nmol/g,1,3,6h各时点脂多糖组为(1.443±0.255),(2.747±0.385),(4.023±0.762)nmol/g,脂多糖 CO吸入组(1.172±0.328),(1.740±0.174),(3.417±0.556)nmol/g,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0.918±0.177),(1.857±0.320),(3.581±0.606)nmol/g,P<0.05或0.01]。②实验大鼠肠道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脂多糖 CO吸入组与脂多糖组相比3,6h显著降低;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与脂多糖组相比1,3,6h均显著降低[1,3,6h脂多糖组为(39.875±4.551),(68.080±18.670),(80.333±16.187)nkat/g,脂多糖 CO吸入组为(31.823±5.018),(52.077±14.653),(67.730±8.918)nkat/g,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为(29.839±4.801),(51.577±12.386),(69.814±10.669)nkat/g,P<0.05或0.01]。③实验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含量:脂多糖组1,3,6h分别比对照组升高;脂多糖 CO吸入组较脂多糖组3,6h降低;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1,3,6h较脂多糖组降低[对照组(0.432±0.079)ng/g,1,3,6h脂多糖组分别为(0.612±0.013),(1.103±0.208),(1.466±0.135)ng/g,脂多糖 CO吸入组分别为(0.565±0.031),(0.878±0.181),(1.308±0.087)ng/g,脂多糖 CO腹腔内注射组分别为(0.499±0.021),(0.772±0.074),(1.433±0.073)ng/g,P<0.05或0.01]。④实验大鼠动脉血COHb变化:2.5×10-4的CO吸入和2mL/kg的CO腹腔内注射,均可使COHb升高,但均未超过10%的安全范围。⑤两种方法作用比较:腹腔内注射CO比CO吸入对于肠道影响作用迅速,而CO持续吸入对肠道作用相对持久。结论:低浓度的CO吸入和小剂量腹腔内CO注射,对肠道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提高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了肠道的抗氧化能力,而对脂多糖造成的肠道损伤提供了保护作用。腹腔内注射CO作用迅速,而CO吸入则维持持久,两种方法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评估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等的影响。方法 9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腹腔灌注组)51例,B组(对照组)44例,A组采用手术+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治疗;B组采用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前及术后3 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腹痛腹胀、腹泻、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等,A组和B组发生率相当,各系统的毒性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手术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进行腹腔灌注化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穿孔术后病人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胃癌穿孔根治术后予静脉化疗的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 3)和对照组 (n =4 3)。两组均按ELFP方案予静脉化疗 ,治疗组于术后 1周行静脉化疗同时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对照组于术后 1周开始单纯静脉化疗。观察化疗后 3年、5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 ,及化疗后 1年、3年的腹腔播散、局部复发、肝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组 3年及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预防肝转移在 1年内疗效较好 ,而 1年后 ,尤其 3年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胃癌穿孔术后病人能明显减少复发 ,提高生存率 ,毒副作用少 ,是胃癌穿孔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腔内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对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腹腔内给予局麻药物和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束 ,9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 3组 ,组 1在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 30ml;组 2在腹腔内注射 0 .2 5 %布比卡因 30ml;组 3腹腔内注射 30ml0 .2 5 %布比卡因 +5 0 μg芬太尼。组 2在腹腔内注射完毕后 ,静脉注射芬太尼 5 0 μg ,组 1和组 2则注射 2ml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的 1、2、6、12、2 4h记录病人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模拟镇痛评分、曲马多的累积用量、曲马多的PCA追加用量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除了术后 2h ,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 ,组 3腹腔内接受布比卡因和芬太尼药物对切口和腹腔内疼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其余两组好 (P <0 .0 5 ) ,组 3肩膀疼痛的发生率较其余两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在术后的 12h ,曲马多的PCA追加累计剂量组2较组 1明显降低 (P <0 .0 5 ) ,3组的相后 2 4h曲马多用量分别是 (4 0 6± 10 4mg ,6 4 2± 12 3mg和 6 6 3± 12 6mg ;P <0 .0 5 )。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 ,腹腔内给与局麻药和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单纯使用腹腔内局麻药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肩膀疼痛的发生 ,可以降低术后其他镇痛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后路单、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行腰椎后路单侧内固定18例为单侧固定组,行双侧内固定28例为双侧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2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113.84±12.49) min)短于双侧固定组((177.92±7.92)min)(P<0.05),术中出血量((189.47±140.02)mL)、术后住院时间((6.47±1.71)d)与双侧固定组((225.20±114.93)mL、(7.28±1.6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侧固定组、双侧固定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44±0.62)、(25.44±1.95),(2.84±0.90)、(25.11±2.05),均较术前(6.39±1.24、65.06±6.43,6.76±1.16、65.78±7.08)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1例术后5d发现内固定位置不佳,后经调整置钉位置恢复,2组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后路单、双侧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单侧固定在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证组织灌注前提下的术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对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例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经6h复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限制组)和常规液体管理组(对照组),每组15例.自手术结束当日至术后4d,限制组和对照组患者液体总入量分别控制于25 ~ 35 ml·kg-1·d-1和40 ~ 50 ml·kg-1·d-1,监测两组患者液体平衡、组织灌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水、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结果 限制组患者液体总入量(ml/d)和液体净平衡( ml/d)明显少于对照组(总入量:1782.56 ± 258.38比2707.50±294.64,净平衡:316.67±202.86比623.33±244.38,均P<0.05),中心静脉压(CVP,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4.03±1.81比6.47±3.09,P<0.05),心率(HR,次/min)、平均动脉压( MAP,mm Hg)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85.03±13.49比81.44±12.49,MAP:80.65±11.39比82.38±8.28,均P> 0.05).限制组患者术后第1个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35(17,53)%比17(-6,33)%,P<0.05],患者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肠鸣音:37.43±24.97比46.36±19.34,排气:53.63±12.78比75.43±20.07,排便:78.73±46.48比93.40±41.08,均P<0.05),发生术后呕吐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比7,P<0.05).而限制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5比3)、容量缺乏(2比0)、容量过多(0比1)的例次数则无差异.结论 对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保证组织灌注前提下减少液体正平衡,可以缩短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增加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化疗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化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 178例 6 0岁以上行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腹腔化疗对老年患者机体的耐受性、腹腔种植转移、肝转移和 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的影响 ,并与同期行常规静脉化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完成 6个疗程的全部化疗 ,完成率为 92 .7% ,腹腔化疗组腹腔内种植转移率 (7.9% )和肝转移率 (9.6 % )低于静脉化疗组 (16 .5 % ,2 1.2 % )(P <0 .0 5 ) ;2年生存率 (78.8% )、3年生存率 (72 .7% )、5年生存率 (6 6 .7% )高于静脉化疗组 (5 8.8%、5 2 .9%和 4 7.1% ) (P <0 .0 5 )。结论 老年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行腹腔化疗 ,药物的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腹腔转移率低 ,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先爱 《现代护理》2005,11(15):1214-1215
目的 评估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顺铂(DDP)60mg/m^2氟尿嘧啶(5-Fu)750mg/m^2加入生理盐水1500~2000ml加热至43℃快速注入腹腔,5-Fu0.5g亚叶酸钙(CF)50mg第2~4d静脉滴注。对照组DDP 20mg、5-Fu500mg、CF50mg静脉化疗。结果 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腹腔转移情况作分析,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以及腹腔转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胀、腹痛则实验组较重,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腹腔转移率低,毒副作用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晚期胃肠肿瘤姑息术后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热稳定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胃肠肿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减瘤术与腹腔热灌注治疗,将其热灌注温度稳定性作为依据,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灌注温度稳定在43摄氏度的患者为观察组,灌注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进行热灌注治疗后的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排便时间、肠内营养起始时间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4.02±1.05)分,相较于对照组的(6.98±1.68)分更低(P0.05);观察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肠内营养平均起始时间、平均排便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热灌注合并腹腔化疗不会对患者肠道恢复、灌注温度热稳定产生影响。结论晚期胃肠肿瘤姑息术后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热稳定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效促进其肠道功能恢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腹腔内给予局麻药物和丁丙诺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束 ,9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 3组 ,每组 30例病人 ,组 1在腹腔内注射 0 .2 5 %布比卡因 30ml,组 2在腹腔内注射 0 .2 5 %布比卡因 30ml+丁丙诺啡 0 .15mg ,组 3注射 0 .2 5 %布比卡因 30ml+丁丙诺啡 0 .3mg。分别在术后的 1、2、6、12h记录病人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的模拟镇痛评分 ,记录术后镇痛时间和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 6和 12h ,在安静和咳嗽状态下 ,组 3对切口和腹腔内疼痛的镇痛效果均较其余两个组好 (P <0 .0 5 ) ,组 3的肩膀疼痛的发生率较其余两个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术后镇痛时间 3组依次分别是 4 .6± 2 .3h ,15 .3± 5 .4h和 2 3.6± 5 .6h ,组 3较其他两组明显延长 (P <0 .0 5 ) ,组 2较组 1亦明显延长 (P <0 .0 5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在组 2和组 3之间没有差异 ,但较组 1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余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 ,腹腔内给与局麻药和丁丙诺啡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单纯使用腹腔内局麻药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肩膀疼痛的发生 ,但应注意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