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谈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概念和关键技术;重点综述了可穿戴智能设备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包括监测心率、辅助矫正治疗、安全定位、交互式控温等。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能够增加纺织品的功能性,且根据用户的需求实时进行监视和调整,对提升纺织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智能纤维材料和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对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进行了全面的陈述。总结了近几年纤维基和织物基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活性纤维材料的定义、常用制备方式、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系统分类与性能探讨,包括应变传感、电致变色、智能调温、能量收集与存储等领域;讨论了目前电活性纤维材料用于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电活性纤维材料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电子、通信、生物等要素融入纺织行业形成多功能化的智能纺织品,综述了近年来电子纺织品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压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等智能纺织基传感器,讨论了交互式电子纺织品在人体可穿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电子纺织品因电子器件等模块的加入而提高了价格;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存在体积大、非柔性、穿戴异物感强等缺陷,难以满足电子纺织品对穿着舒适性的要求;如何将纺织品与传感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降低成本,是未来电子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述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柔性传感器、纺织品自驱动电子设备、柔性显示等方面介绍了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在光、电、热、机械等方面性能的研究突破,阐述了在功能化、轻量化、灵活性、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展望了智能电子纺织品通过结构创新、优化材料设计、新工艺技术等在实时监测、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演变和发展潜能。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使得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成为连接人与设备的桥梁,个性化定制、多功能化的发展有助于可穿戴智能电子服装在未来智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智能纺织品和服装的流派概念和应用现状,人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服装将成为下一代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可提供自然、智能和互动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智能纺织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可穿戴产品在智能纺织服装产品上的应用,并列举了典型的应用案例。详细探讨了智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并且对智能纺织品的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智能纺织服装作为最能体现"可穿戴"意义的拳头产品之一,是未来智能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将会引领传统纺织行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MXene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丰富的表面官能团,易与纺织品进行界面结合等特点,采用MXene对纺织品进行改性并将其作为柔性应变传感材料已成为近年来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 MXene的主要制备方法,总结和探讨了近年来通过浸涂、喷涂、纺丝法获得的MX-ene改性纺织品柔性应变传感材料在快速响应、高灵敏、...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的供电需求,总结了热电材料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原理,综述了有机、无机及其复合热电材料在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指出,改进碳纳米管掺杂改性方法,匹配合理的有机、无机热电材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智能纺织品是指具备感知和反馈功能,并保留纺织品固有风格和技术特征的一类新型纺织品,由于其具有柔软和自适应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柔性可穿戴技术和柔性导电纺织材料是智能纺织品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柔性传感器是其实现智能化的核心部分。对柔性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了柔性电容式传感器、柔性压电式传感器和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制作方法、与纺织材料的结合方式以及在智能纺织品上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正可穿戴技术也称为智能服装或电子纺织品,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人体需求做出相应反应,因此正受到制造商和消费者日益广泛的关注。一些专家甚至预言,智能服装对大众的这种吸引力堪比智能手机。由于服装与人体之间大面积和极亲密的接触,使得可穿戴技术的确显得具有势不可挡的发展潜力。通过真正的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见证一项服装革新的开始。真正的可穿戴技术中,电子装置与纺织品是集成为一体的,而不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发展现状、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期望,以跑步智能可穿戴产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产品调研的方式,对其消费需求与产品现状进行匹配分析。将国内外38款跑步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常见功能、个性化运动计划定制情况和价格同消费需求进行对比,发现所调查的产品都已基本具备数据记录功能,其中5.2%的产品可"监测肌肉活动",但没有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强烈的"检测关节活动"功能; 26.3%的产品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运动数据变化而给出相应的运动建议,或定制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与消费需求的匹配度较低;国内外智能可穿戴产品价格差异较大,国内产品基本满足了71.12%的消费者对跑步智能可穿戴产品价格不超过1 000元期望。说明当前跑步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功能不够完善,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度不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正下一代智能技术,如可穿戴设备,以各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出。换句话说,人类今天使用的各种意义上的智能表、智能手机和健身追踪器将转变为真正的"可穿戴"和集成设备。例如,智能眼镜看起来与传统眼镜相差无几,几乎看不见有任何先进的嵌入技术痕迹,但却能产生神奇的功效。这种技术变革的浪潮很快就将覆盖智能服装或纺织品领域,准确地说,纺织品电子化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面临的产品功能单一、续航能力低、穿着舒适性差及三维扭曲形变时与人体贴合性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纺织、材料、电子、通信、生物、能源及环境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分析了纤维基柔性智能可穿戴器件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三维形变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可 穿戴技术与产品的研究进展及纤维材料在柔性应变传感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基生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最新应用,指出可穿戴技术与纺织材料的融合是可穿戴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和跨学科领域的进步,新一代智能纺织品应运而生,智能纺织品经过编织而成,使纺织纤维系统能够直接佩戴在柔软且弯曲的人体上。发光纺织纤维具有治疗、通讯、编织、传感等独特属性,因而在可穿戴产品中尤其是时尚纺织和医疗领域被广泛运用。文章通过梳理发光纺织纤维的发展进程,展望新兴纺织纤维在可穿戴产品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导电纤维因质轻、高柔韧性及导电等优点已成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热点。回顾近几年导电纤维制备及其应用于智能可穿戴器件设计的研究成果,总结导电纤维的分类、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其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应用。熔融纺丝和湿法纺丝制备的复合导电纤维是更有前途的智能可穿戴器件用纤维材料,制定并完善相关质量评定统一标准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互纺织品是21世纪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的,由智能纺织品和交互纺织品技术相互交叉发展而来。其在具备传统纺织品功能的同时,兼具信息收集、反馈、同用户进行多种智能化交互功能。作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在纺织品领域的体现,智能交互纺织品对传统纺织服装、家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跨时代的重大意义。文章从智能交互纺织品的背景、技术、发展前景等角度出发,对智能交互纺织品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智能交互纺织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智能可穿戴科技及物联网的发展,电子智能纺织品的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在普通民用、军用、医用、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电子智能纺织品是基于电子技术,将传感、通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纺织技术而开发出的纺织品,其核心要素是感知、反馈和响应。在电子智能纺织品的研究中,坚持的核心理念是针  相似文献   

18.
探讨国内外可穿戴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缺陷和在智能纺织品中应用的局限性因素。系统阐述柔性织物基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工作原理、结构、工艺与性能,重点探讨柔性织物基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和三维织物基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总结柔性织物基压力传感器开发、应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表明,柔性织物基压力传感器及其结构的创新研究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型电子智能纺织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纺织品,又名智能纺织品,不仅和普通服装一样可穿戴,还可进行本地监控和操作,以及无线通讯功能。将传感器和简易计算元件嵌入纱线或植入e-纺织品中,以收集机密信息、监控重要的统计数据,并通过无线手段远程传输这些信息作进一  相似文献   

20.
杨晨啸  李鹂 《纺织学报》2018,39(5):160-169
21世纪柔性智能电子纺织品概念热销,但虽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市场中对其定义和要求还比较模糊和落后,部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也以此自诩进入市场,而最先进的柔性可穿戴纺织技术则止步于学术研究成果,未被有效运用到产品设计开发中去,但终端市场将来对此类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需求巨大。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前端生产商和终端消费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柔性智能纺织品和功能纤维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简述,对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技术进行新的界定,认为柔性、灵活地连结电子元件,通过纺织品载体实现人衣交互及纤维化的电子元件制造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3 个基础点。此外,在技术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诸多产品设计和使用因素,提出一种全面的设计方案,辅助众多纺织企业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