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梅  郭德  王露  程雅丽  付晓恒 《煤炭学报》2018,43(4):1127-1133
粒度组成细、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煤泥浮选时,浮选精煤易于超灰且精煤产率低、生产操作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载体浮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浮选精煤作为自载体改善煤泥浮选效果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用浮选出的精煤作自载体可显著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随自载体量的增加,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尾煤灰分均提高,浮选精煤灰分降低。乌海煤泥采用该工艺浮选时,确定出最佳自载体用量为入浮煤泥的10%,加入自载体经4次循环后即可达到稳定的浮选效果,浮选精煤产率提高7.11%、灰分降低1.14%,浮选完善指标提高7.25%。EDLVO理论的计算研究表明,精煤本身的疏水性和捕收剂在煤粒表面吸附产生的疏水力,促使细煤粒黏附于粗颗粒载体,细颗粒间也会发生疏水絮凝,改善了浮选环境和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阳  解维伟 《煤炭工程》2020,52(9):143-146
针对氧化煤浮选效率低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捕收剂C-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酯类表面活性剂、Span80)和单馏程非极性烃类油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浮选试验结果确定最佳质量比为5%。然后,将C-1应用于氧化煤浮选试验,对比其与传统药剂的浮选效果,得到最佳药剂使用量,利用红外光谱和润湿热测量等手段研究了C-1对氧化煤浮选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C-1通过化学吸附与氧化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结合,提高煤粒表面疏水性,使煤粒与气泡结合更稳定,从而提高精煤产率、可燃体回收率及浮选完善指标。当C-1用量1200g/t,仲辛醇用量150g/t时,精煤产率为 64.51%,精煤灰分最低为 11.96%,浮选完善指标为 37.87%,此时氧化煤的浮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庞庞塔矿选煤厂难浮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小浮沉试验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得出其可浮性差的原因是中间密度物含量较高。该煤泥不同程度解离后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煤时间为7 min(平均粒度11.75μm)时,可取得最佳浮选效果,精煤产率达到74.37%,比未经磨煤时提高了6.05个百分点;灰分为9.52%,比未经磨煤时降低了6.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以黄陵煤为原料进行浮选研究,捕收剂分别为煤油、柴油、地沟油和乳化地沟油,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加入不同的捕收剂,通过改变其用量对精煤产率、精煤灰分和尾煤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OP乳化剂后油水比例为6∶4时乳化地沟油浮选效果最好,精煤产率为88.67%,精煤灰分从9.16%降到8.63%,尾煤产率为11.32%.  相似文献   

5.
先进的尾煤物理精选方法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选择性团聚方法对东曲2#尾煤进行深度脱灰研究,发现尾煤精选的效果很好,降灰潜力大,精煤产率很高,可提高全厂的精煤产率3.67个百分点。常规浮选与尾煤深加工的综合结果,使浮选的精煤产率提高到86.32%,贿精煤灰分有所降低,深加工的一、二次精选的尾煤合并可作为副产品制备高灰水煤浆,作为锅炉掺烧燃料。  相似文献   

6.
以王坪高灰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生物接菌量、预处理时间及pH值对其微生物预处理反浮选脱灰效果,对微生物反浮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微生物预处理反浮选试验与常规反浮选试验的浮选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微生物预处理后反浮选试验取得明显效果,微生物接菌量8mL,预处理4d,矿浆pH值为7时,精煤产率可达到76.78%,且精煤灰分为27.12%,较原煤灰分降低13.73%,微生物预处理反浮选方法对精煤和矿物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常规反浮选试验中,十二胺用量1000g/t,糊精用量600g/t时,分选效果最佳,精煤产率达88.15%,但精煤灰分高达38.66%,脱灰效果较差,常规浮选药剂对精煤和矿物质的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唐利刚 《煤炭工程》2012,7(7):103-105
 为提高干扰流化床对细粒煤的分选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内构件(截顶倒圆锥形多孔板),考察了板倾角、板间距、水速对干扰床分选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板倾角不是影响精煤灰分的显著因素,精煤灰分随着板间距(水速)增大逐渐降低(升高)。板间距不小于6.51cm或水速不超过20.14mm/s时,精煤灰分可控制在10%以下。精煤产率随着板间距(板倾角)增大逐渐下降(升高),较大水速有助于提高精煤产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1.5~0.25mm细粒煤的灰分可由21.57%降至10%以下,同时精煤产率在70~83%。  相似文献   

8.
对东庞矿浮选药剂与邢台矿浮选药剂的煤泥浮选效果进行了适用性对比实验,为了提高显德汪矿煤泥浮选的精煤产率,降低精煤灰分,并采取另外3种不同药剂对显德汪矿煤泥进行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3号药剂浮选效果最好。进而对3号药剂进行工业实验,得出最佳药剂制度为捕收剂2 m L/s,起泡剂4.25 m L/s,此时精煤产率68.22%,精煤灰分9.62%,浮选完善指标为62.01%,能够满足产品需要。  相似文献   

9.
良庄煤矿洗煤厂因入洗的煤种不单一,有低硫二、四层煤及高硫十一、十五层煤,当入洗的煤种发生变化而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结构参数不变时,部分精煤将损失,各产品指标达不到最佳,直接影响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杨少和 《选煤技术》1990,18(1):33-36
本文叙述了两种不同的生产组织方案的效果比较,理论上说明了分组入选优于配煤入选,分组入选可使总精煤产率提高3.55%,数量效率提高2%,可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良庄煤矿洗煤厂因入洗的煤种不单一,有低硫二、四层煤及高硫十一、十五层煤,当入洗的煤种发生变化而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结构参数不变时,部分精煤将损失,各产品指标达不到最佳,直接影响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FGX-9型干选机的分选效果,以该型干选机作为分选设备,以阜新矿原煤作为原料进行工业性试验,研究了振幅、振动频率、床面角度、风压与风量对原煤分选效果的影响,并寻找最佳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精煤产率随振幅增加而下降,灰分则先降低后上升,且当振幅为8 mm时,分选效果最佳;该型干选机的振动频率通常在35~50 Hz之间,精煤产率随振动频率增加逐渐降低,灰分则先降低后升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振动频率来提高精煤质量;在床面纵向角度为0°时,随着横向角度的增加,精煤产率逐渐增大,灰分随之上升,且当横向角度在7°~8°之间时,精煤质量最佳;随着风量的增加,精煤产率和灰分均先下降后上升,当风量在70 000~80 000 m3/h时,分选效果最佳。该研究对于改善FGX-9型干选机的分选效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表面活化剂能提高精煤颗粒表面对油类捕收剂的吸附作用,因此能够提高精煤产率。多数煤只用一种起泡剂就可浮选,这是由于煤本身具有疏水性所致。当浮选年青煤种或氧化煤时,经常需要添加捕收剂如烃油等。此外,还有甲酚、甲笨酸和松油等。多数商业性的浮选剂既有起泡性能也有捕收性能,而在精选过程中,另一些浮选剂不是具有活化作用就是具有抑制作用。通常认为煤的可浮性取决于矿物颗粒表面可浮与不可浮化学成分的比例。可浮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5,(10):299-301
为提高汾西矿业集团洗煤厂精煤产率,降低精煤灰分。在纳尔科捕收剂1 100 g/t、仲辛醇60 g/t、木质素磺酸钠75 g/t、煤浆浓度80 g/L和充气量0.25 m3/m2·min时达到最佳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汾西双柳矿入浮煤泥性质的分析可知,该煤样存在一定的泥化现象。分别使用煤油、柴油和NEK型这3种捕收剂,GF油、仲辛醇和杂醇这3种起泡剂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这2种表面活性剂对药剂的种类与用量进行药剂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煤油用量为850g/t、GF油用量为100g/t时,可以达到较好浮选效果,此时的浮选完善指标为50.43%,精煤产率达到79.32%,同比现场生产指标76.27%提高了4%;当NEK型捕收剂用量为1100g/t、仲辛醇用量为70g/t、木质素磺酸钠为75g/t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最佳浮选效果,此时的精煤产率为87.02%,精煤灰分为10.46%,浮选完善指标为49.86%。经初步经济核算表明,在不改造或增加浮选设备的条件下,采用NEK型捕收剂和仲辛醇浮选药剂制度后每年可新增收益为2181.75万元。  相似文献   

16.
董子龙  杨巧文  窦蒙  冯曜  徐菁  刘向辉 《煤炭学报》2019,44(7):2245-2252
为探索选择性聚团法制备超纯煤的工艺条件,以太西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太西无烟煤的性质和矿物质的种类。采用选择性聚团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粉进行分选实验,研究了研磨时间、煤油用量、仲辛醇用量和聚合氯化铝用量对精煤灰分和收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氯化铝、26%和29%的聚合氯化铝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仪测定添加不同用量的聚合氯化铝的煤样Zeta电位,利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不同聚合氯化铝用量下的太西煤样和人工矿物表面的润湿性,采用DLVO理论计算揭示聚合氯化铝对煤中异类矿物质颗粒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煤油用量为1.19 kg/t、仲辛醇用量为0.40 kg/t、聚合氯化铝用量为50 g/t、研磨时间为30 min时,分选出的超纯煤灰分达到0.64%,精煤产率为68.91%。相同药剂用量下,添加聚合氯化铝比氯化铝的浮选精煤产率高,与未添加聚合氯化铝分选效果相比,精煤灰分降低了0.18%,精煤产率提高了19.38%。当26%和29%聚合氯化铝用量为50 g/t时,两者精煤产率都达到最大,分别为68.91%和75.00%,精煤灰分分别为0.64%和0.71%,添加26%聚合氯化铝比29%聚合氯化铝脱灰效果好。随着聚合氯化铝用量的增加,煤的Zeta电位值不断增加,由-28.7 mV增加到-20.63 mV。添加聚合氯化铝后煤的接触角增加,疏水性增强,人工矿物表面亲水性增加,煤与人工矿物表面差异性增大。随着聚合氯化铝用量的增加,煤表面Zeta电位值不断增加,由-28.7 mV增加到-20.63 mV。添加聚合氯化铝后煤接触角增加,然而,人工矿物接触角减少,由于煤的疏水性和人工矿物亲水性增加,导致两者表面性质差异增大。根据DLVO理论计算,聚合氯化铝增强了煤与蒙脱石颗粒之间斥力作用,同时增加了煤中无机矿物质的团聚效果,减少了无机矿物质对煤颗粒表面罩盖和异质细泥夹带作用,降低了精煤灰分。聚合氯化铝和氯化铝对煤中矿物质脱除具有促进作用,低用量条件下聚合氯化铝分选效果优于氯化铝。  相似文献   

17.
杨晓晶 《煤炭工程》2023,(8):165-169
针对孝义市难选煤泥表面官能团多、可浮性差、产率低和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等问题,研发了新型捕收剂B-H,并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浮选试验分别探究了传统捕收剂柴油、新型捕收剂B-H与起泡剂仲辛醇的最佳药剂用量,并对最佳药剂用量做了煤泥可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浮选精煤灰分15%左右时,B-H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7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80.42%;柴油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11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50.76%。新型捕收剂B-H相比较常规捕收剂柴油,精煤产率提高了30%左右,浮选完善度提高了18%左右,提升了煤泥可浮性,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包钢焦化厂入选蒙古煤的煤质及其可选性指标,叙述了蒙古洗精煤产率指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产率降低的原因。经分析发现,煤质变差,煤泥量大幅度增加是影响精煤产率的关键。建议要平衡好精煤灰分与产率的关系,并拟进行浮选系统的技术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提高精煤产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微粉煤旋转摩擦电选降灰试验的最佳操作参数,在分析微粉煤试样密度组成、矿物组成及煤和矿物的摩擦荷电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充电器转速、分选电压以及气流速度等关键操作参数对微粉煤旋转摩擦电选降灰效果的影响,并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模块对试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着充电器转速的增加,精煤产率不断下降,灰分先降低后增加,分选效率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分选电压的增加,精煤产率和灰分都呈下降趋势,分选效率不断增加。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精煤产率和灰分先降低后增加,分选效率则不断降低。当充电器转速为5 000 r/min,分选电压为40 k V,气流速度为1.5 m/s时,微粉煤旋转摩擦电选降灰效果最佳,分选效率最高为21.3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氧化煤的浮选效果,以寺河煤矿氧化煤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磁处理技术对其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磁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磁处理技术对浮选精煤产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当磁场强度为0.416 T时,磁处理氧化煤的浮选效果最好,精煤产率提高2.80个百分点;目前对磁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方面,还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