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包装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红  龚箭  曾安平 《包装工程》2003,24(2):115-117
分析了包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为何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了包装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具体做法及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魏风军  武瑞之  龚经强  刘菲  高尤良 《包装工程》2005,26(1):187-188,191
通过对我国包装电子商务概念、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网上调研,剖析了我国包装电子商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只有包装企业与包装行业网站良好接轨,实现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发展"大包装电子商务",完善包装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才能促进中国包装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宜松  胡方霞 《包装工程》2008,29(2):177-179
文章从包装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包装企业信息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联合电子商务平台及联合数据库、企业Intranet、企业信息数据库系统、虚拟经营系统、业务流程再造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包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包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要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电子商务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包装网站在内容上的不足和电子商务对包装的影响,说明只有努力建立我国的包装企业网站和研究在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中种种包装的要求,才能使我国的包装工业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子商务“零包装”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柯胜海 《包装工程》2013,34(8):120-123
分析了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在设计层面的创新发展,并以二维码技术为切入点,结合典型的商品包装案例,论述了电子商务语境下包装设计涵括实体包装和数字虚拟包装两部分内容,进而探讨了在这一语境下实现包装设计“零度化”的手段和途径。研究得出了实体包装的“零度化”设计与数字虚拟包装的有机整合,才是实现包装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企业争夺的焦点。且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也迅速崛起,一些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等纷纷开展电子商务。与此同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受到一定的制约。在此,本文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7.
杨博闻 《上海包装》2024,(1):166-168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上产品包装设计日益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包装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外部形象,而是一种品牌沟通的载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产品包装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着品牌价值观、产品特性和消费者体验。阐述了电子商务平台上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网上商店与实体店的包装设计差异,探讨了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产品包装设计策略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企业创造引人注目的包装设计提供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瞻 《中国计量》2001,(3):11-12
全面开展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考核工作 ,是我省2000年计量工作中一项有特色的内容。为此 ,我局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当年的重点工作内容 ,从试点到推广 ,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试点过程中 ,结合实际 ,我们选择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中建材的水泥、化工的涂料、轻工的酒类各一家重点进行突破。随之 ,与行业主管部门一起组成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联合颁发了“关于我市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 ,对全市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 ,由于基本掌握了现有的企业情况 ,从…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自2001年4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规定》以来,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了“C”标志的推广使用工作。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部分省市反映了一  相似文献   

10.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4,31(2):48-48
自2001年4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规定》以来,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了“C”标志的推广使用工作。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部分省市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是第一批评价目录范围过窄,可开展评价的产品较  相似文献   

11.
钟云飞 《包装学报》2019,11(6):43-49
针对我国包装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包装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包装企业科技创新和变革发展策略,以实现包装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和产业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从自主创新能力、包装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互联网+包装新业态、包装绿色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方面实现包装企业创新与变革,助力包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包装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实现包装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胡晋  李代明  郭强 《包装工程》2010,31(1):119-122
重庆保税港建设为重庆实现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相关的包装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多方面探讨保税港建设对重庆包装企业乃至整个包装行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为本地包装企业在保税港建设的有利环境下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包装废弃物处理、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严重问题,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企业和组织通过包装减量化、包装的重复使用、材料循环再生与能量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和堆肥等途径努力开发和实现了绿色包装,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包装工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30a来,长株潭包装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其自主创新中存在自主创新上的投入产出不合理、缺乏包装设计市场意识、缺乏包装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忽视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构建自主创新系统、树立绿色包装的战略思想、健全长株潭包装企业自主创新系统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包装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建立人才培训与储备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确立长株潭包装企业自主创新体制,催生出具有长株潭实力的包装产业群,把长株潭打造成中国的包装基地。  相似文献   

15.
张波涛  陈满儒 《包装工程》2006,27(1):227-229
论述了动态高校包装网站的创建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包装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的连接及网页设计等几个重要部分.设计与创建动态高校包装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包装高校信息与社会包装企业或网站之间的联系,实现需、求两方之间的交互,并加快我国包装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军  梅仲豪  冯江 《包装工程》2015,36(3):147-151
目的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包装行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发展策略。方法在对包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内涵和内在要求进行系统解析,以及对包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对包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新兴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包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对策。结果提出了确立好战略认识和重要领域、与信息化伙伴深度合作、强化信息化资源建设、推动标准化建设和引导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等5方面对策。结论包装行业信息化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各相关部门、包装行业各相关组织及企业、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应对国外绿色壁垒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湛 《包装学报》2012,4(3):64-67
发达国家设立的绿色包装壁垒对中国包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障碍,但也强制性地给中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灌输了绿色与环保的理念。为了应对国外绿色包装壁垒的挑战,可采取以下对策:政府政策规范与引导,大众建立绿色社会价值观,企业努力发展绿色设计与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属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金属包装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存在着生产精品罐及异型罐能力不强,金属包装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设备及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以包装行业民营企业龙头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为例,说明中国包装产品的出路在创新,中国包装企业的出路在国际化和规模化,中国包装行业的出路在回收和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包装机械行业为例,分析了中国包装行业的投资特点:投资规模小,多为中小企业;投资不够稳定,投资情况与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家政策变化密切相关;投资地域分布不均衡,一般分布在工业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要使中国包装行业稳步、均衡发展,可采取如下投资策略:加强人才储备,进行技术并购,加快产品创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顺应国家政策,进行战略投资;加大绿色包装投资。  相似文献   

20.
食品包装决策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包装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以参与食品包装市场决策的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包装企业对食品是采用过度包装还是适度包装,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选择以及在该过程中政府监管是否到位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博弈分析.并根据假设条件,创建了三方参与者的序贯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对该博弈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