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94年以来,长江口咸潮入侵严重威胁当地供水安全,随着长江上游水库群陆续建成,有关部门提出了通过上游水库群压咸调度保障长江口地区供水安全的方案。为明确压咸调度的目标流量(即临界流量),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实测站点数据建立了盐度-潮差-入海流量的相关关系统计模型,研究了咸潮发生的机理;通过模型分析多次咸潮入侵数据,确定临界流量为一个变化值,潮差290~335 cm下的临界流量在9 390~21 633 m3/s之间。研究表明,当长江口咸潮入侵时,单独依靠长江上游水库调度压咸所需的流量大,响应时间长,压咸效果不明显。因此,实际压咸调度应通过流域整体调度与本地蓄淡避咸水库共同作用应对咸潮入侵。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长江口咸潮入侵及其发展态势、水源地咸潮入侵影响因素及其灾害应对措施等的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区水源地咸潮灾害应对预案的框架体系及相关要素或指标,提出了预案组织与职责、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保障等体系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对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对长江口咸潮入浸的影响,为国内外许多专家所关注。根据三峡水库特征及调度运行方案,对于水文情势变化对长江口径流和咸潮入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由于三峡水库调节,10-11月水库充水,下泄流量比天然情况有所减少,遇估水年将有一定影响。但从同一量在建库产后出的天数机率和流量机率变化分析,咸潮入侵的历时影响是不大的,而1-5月份水库下泄量增大,对抵御感潮入侵和冲淡高盐水有较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家防总正式批复了《长江口咸潮应对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这是我国首个涉及2个流域配合、多省份多行业协同、多类工程调度运用的江河入海口咸潮应对工作预案。《预案》旨在提高枯水期长江口咸潮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满足上海市用水需求。2014年2月,长江口罕见强咸潮上潮  相似文献   

5.
2022年长江流域降雨、干支流来水均严重偏少,江湖水位持续走低,发生了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流域性气象水文干旱。受此影响,2022年8月下旬长江河口就遭遇咸潮入侵,为有咸潮入侵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早,随后入侵增强并持续影响长江口。针对2022年长江口罕见的夏秋季节咸潮入侵事件,利用长江口岸基、浮标观测资料,分析了2022年洪季咸潮入侵的变化过程,并结合FVCOM咸潮入侵数值模型,量化分析径流、潮汐及台风事件对咸潮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长江径流量为历史极低值,导致长江口咸潮入侵时间提前,入侵频率增加,上溯距离增大,河道北侧盐度显著高于南侧。在低径流情况下咸潮入侵呈现显著的涨落潮、大小周期性变化,其中小潮后期为盐度的快速上升期,大潮至中潮位为盐度缓慢下降时段。除此之外,持续的偏北风会有利于外海水体向海内输送,导致水位抬升,增强咸潮入侵。2022年9月在北向型台风“轩岚诺”和“南玛都”的影响下,随着涨潮流的作用,长江口咸潮入侵程度在9月21日达到最大,上溯至东风西沙水库北部约10 km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长江口咸潮入侵规律及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控制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支持南水北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市原水供应的形势和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水源地易受咸潮入侵影响,入侵路径为南支咸潮直接入侵和北支咸潮倒灌间接入侵(水文测验数据表明,后者影响较大);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工程建成后,在枯水季节运行将减小长江口径流量,降低长江口水位,从而加剧咸潮入侵长江口水源地.为了既保护长江口南支河段淡水资源,又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上海市水务局已立项对控制北支咸潮倒灌的工程措施以及合理调度和配置长江水资源的非工程措施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长江口盐水入侵主要影响要素与特性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长江大通水文站年径流量、月径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简析,发现长江下游仍呈现典型丰、平、枯水年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也十分显著。同时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长江口水源地盐水入侵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水源地咸潮入侵与其发生首日的大通水文站前6日日径流量相关性相对较好;影响期一般在农历九月至来年四月间,尤以二月最为严重;各月呈现出以初八和廿二为“双驼峰”型的氯化物质量浓度峰值分布特性。提出了进一步减轻长江口盐水入侵对上海水源地供水安全影响的建议,包括采取加强流域与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北支控制工程联建、长江口水源地(水库群)联动开发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的建成,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初步形成,长江上游水库群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水生态环境保护、"两湖"等方面对水库群调度的需求,建立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体系,提出了充分发挥水库群综合效益的联合调度运行原则、方式和方案,可为流域层面科学统一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月数说     
正100亿m~3截至4月1日21时,实测三峡水库出库流量10 600 m~3/s,水位165.40 m。2019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达100亿m~3。据了解,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长江水库群在生态供水、鱼类繁殖、水华治理等多个生态保护领域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效益。通过联合调度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得以有效应对2018年长江上游型较大洪水,防洪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毛兴华  何金林 《人民长江》2011,42(11):44-47
上海位于长江口地区,长江水资源丰富,可作为上海的淡水候补资源,但受潮汐影响,水资源质量受到影响。为了建立长江口水源地咸潮控制和保障体系,需要深入研究长江口咸潮入侵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咸潮研究的需要,提出了长江口咸潮需要监测的项目,以监测现状为基础,初步确定了咸潮监测站网布设的具体方案,并对咸潮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已形成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型水库群,2012年开始实施上述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分析了水库群联合调度中,与水库泥沙密切关联的汛期防洪、汛末蓄水和汛前消落调度方案及其对水库泥沙带来的影响。在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长江泥沙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水库淤积和长江中下游河床冲刷特性的基础上,对水库群联合调度中面临的水库淤积与长期使用问题,以三峡水库为例,提出了精细化的"蓄清排浑"和库尾减淤等泥沙调度方法。对水库群水沙联调,促进流域泥沙合理配置以及水库群联合调度条件下的泥沙问题与应对措施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地区水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口地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然而水质污染、涉水工程建设以及咸潮入侵、湿地退化、赤潮频发等环境问题引发的水环境风险,将会导致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此,进行了专项研究分析,对水环境风险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风险等级评估,同时还对长江口地区的重要风险因子进行了着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缓解和解决长江口地区目前存在的水环境风险。对长江口地区的水环境状况及其污染源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来水来沙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峡工程蓄水后,水库调度以及库区淤积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来水来沙特性,进入长江中下游泥沙大幅度减少,“清水”下泄、河床冲刷,使沿程沙量逐步恢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水沙系列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 20 年三峡水库淤积和坝下游长河段冲淤进行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研究分析长江中下游年来水量、年输沙量变化规律以及沿程变化趋势,并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其成果可为其他行业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的水沙特点,对影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整治线宽度与河宽的比值可表示为整治前后水深比值的指数形式,并采用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整治线宽度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指数值,从而得出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应用于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窑监河段、牯牛沙河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浅滩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按照《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安排,金沙江中游已建及在建的6座梯级水库每年7月份共预留防洪库容17.78亿m3,配合三峡水库进行长江中下游防洪。基于金沙江攀枝花站和长江中游螺山、城陵矶、宜昌站的洪量和洪水过程并考虑泄水传播时间及区间来水过程,详细分析了金沙江中游洪水与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遭遇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库群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程海云 《中国水利》2010,(19):15-17,14
三峡工程于2009年8月通过正常蓄水(175m水位)验收,标志着三峡工程将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将改变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将带来一定的次生影响。结合三峡水库2009年试验性蓄水情况,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出现异常低水位的成因,初步揭示了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规律,并对降低三峡蓄水对中下游的影响等相关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乐勤 《给水排水》2012,38(9):123-127
根据长江流域新水情和长江北支新地形等有利条件,依据长江口咸潮严重入侵期氯化物过程线进行水量平衡精细化调算,提出以满足水库输水氯化物不超过250 mg/L为前提,利用青草沙水域氯化物过程的低谷低盐区域取水调度技术,解决长江特枯水情下的青草沙水库库容不能满足供水需求的难题.结合陈行水库实际运行经验,同时经数值模拟计算验证,采用该调度技术,可以解决目前青草沙水库有效库容不能满足设计供水规模要求的问题,进一步扩大青草沙水库的供水能力,有效提高水库利用效益和保证水源地安全运行,同时可以为国内外同类河口水库供水潜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长江上游控制站寸滩站出现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达64 900 m3/s,是长江三峡水库建成以来的最大洪水。寸滩水文站是三峡水库的入库站,其洪水预报的时效性和精度直接影响三峡水库调度运用,长江中下游及重庆市的防汛。影响寸滩水文站洪水水位流量预报的因素较多,既受上游各干支流大江河来水组成的影响,也受下游三峡水库回水顶托的影响。在认真分析影响寸滩站洪水流量的各种因素,及时掌握水雨情资料的条件下,2010年寸滩洪水预报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对2010年寸滩的洪水预报进行分析,为以后的洪水预报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长江防汛和三峡水库调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和上游其他大型水电站的逐步建设,长江流域水库群防洪、抗旱和生态等公益性联合调度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长江流域已建大型水库的地区分布和调节能力,讨论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防洪、兴利、水资源和生态调度的需求,分析了目前大型水库联合调度的能力、技术条件、制约因素等.研究表明:要协调流域联合调度与单个水库调度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09年8月长江上游发生的较大洪水(简称“09.8”长江上游洪水),为减轻荆江河段及荆南四河的防洪压力,控制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实施削峰调度。通过还原计算,分析了防洪调度对荆江及城陵矶河段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拦洪调度的三峡水库最高库水位达152.89 m,沙市、城陵矶水位均在设防水位以下,避免了荆江河段高洪水位,降低了防汛响应级别,减少了中下游防汛成本支出,同时增加了5.3亿kW·h的发电量,取得了较大的防洪与发电效益,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首次大规模防洪调度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