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向可控硅元件符号,可用指针万用表R×10或R×1档用表笔去测任意两个电极的阻值辨别电极。当正、反测量阻值分别为22Ω、24Ω时,则在电阻小的一次测量中(正向电阻)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T1,红表笔接的是控制极G,余下的一极为主电极T2(注:本测试使用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  相似文献   

2.
万用表在家电维修中成为维修人员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有人把万用表比作“眼睛”、“耳朵”是很有道理的。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各类电子元件,是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可靠的保证。目前,家电维修人员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电容这些最常用的功能还是很熟练的,但对一些特殊元件的测量还显得生疏。下面就介绍一些特殊元件的测量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判断扬声器正负极性:将万用表拨到直流0.5mA档,用鳄鱼夹将两表笔分别接在待测扬声器的两个焊脚上。然后用手轻按扬声器的纸盆,观察万用表指针偏转的方向。若指针顺时针方向偏转,则红笔接的是扬声器负极,黑笔接的扬声器正极。反之,红表笔接的是正极,黑表笔接的是负极。二、压电陶瓷片好坏的判别:将万用表两表笔分别接在压电陶瓷片的两极引出线上,万用表拨至微安档,然后用铅笔的橡皮头轻轻压在平放在桌面上的压电陶瓷片上,此时万用表指针若明显摆动,则所测压电陶瓷片是好的,否则,压电陶瓷已损坏。  相似文献   

3.
《大众用电》2012,(10):51-51
问:怎么用万用表(指针式)电阻挡判断电容器的好坏?答:用万用表(指针式)电阻档判断电容器的好坏,在测量前要必须先将电容器进行短路放电。万用表设置在电阻档,用Rx100档去测电容器两端头。电容器好的时候,万用表指针会大角度偏转(对电容器充电),然后指针慢慢回到零位(充电结束)。电容值越大,偏转角越大;反之,不偏转说明电容器是坏的。偏转角很小,即电容器电容值很小。再次测量时,应将电容器放电后再行测试.否则电容器即使是好的,万用表指针也不再偏转或只偏转很小角度。如为三相电容器,则必须对任意两端头都进行测量,AB、AC、BC三相都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4.
双向可控硅元件符号,可用指针万用表R×l0或R×l档用表笔去测任意两个电极的阻值辨别电极。当正、反测量阻值分别为22Ω、24Ω时,则在电阻  相似文献   

5.
1.极性的判别 使用万用表R×1kΩ档,测量其PN结的正、反向电阻可以确定出哪一个是栅极。首先用负表笔接触其中一个电极,用正表笔依次碰触另外两个电极,如果两次测得电阻很大,说明测量结果都是反向电阻;颠倒表笔再试,结果应当都比较小,则说明首先用负笔接触的电极为栅极,其他两个极分别为漏极和源极;并且可以判定该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如果首先用负表笔接触的电极与其他两个电极之间的阻值比较小,说明测量结果都是正向电阻,颠倒表笔之后再测,  相似文献   

6.
用电顾问     
《大众用电》2012,(10):51
万用表判断电容器好坏的方法问:怎么用万用表(指针式)电阻挡判断电容器的好坏?答:用万用表(指针式)电阻档判断电容器的好坏,在测量前要必须先将电容器进行短路放电。万用表设置在电阻档,用R×100档去测电容器两端头。电容器好的时候,万用表指针会大角度偏转(对电容器充电),然后指针慢慢回到零位(充电结束)。电容值越大,偏转角越大;反之,不偏转说明电容器是坏的。偏转角  相似文献   

7.
双向可控硅元件符号如图1所示。可用万用表R×10Ω或R×1Ω档测任意两个电极的阻值,当正、反测量阻值为22Ω、24Ω左右时,则在电阻小的一次测量中(正向电阻):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T1,红表笔接的是控制极G,余下的一极为主电极T2(注:使用MF47型指针表)。  相似文献   

8.
<正>1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对于0.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器,可用指针式万用表电阻档的1k量程直接测试。测试的原理是看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来判断电容器内部有无短路或漏电,以及电容量的大小。测试操作时,将万用表调至电阻1k档,用万用表的2个  相似文献   

9.
万用表打R×10kΩ档,表笔短接调零后,黑表笔接待判断稳压管负极,红笔接正极,表针偏转稳定后,记下指针所指的“10mA档”值,再按算式V_w=(1-1/10)·V_o算出V_w值,此值即为该稳任管的稳压值。(上式中:V_w为待测稳压管的稳压值,V_o万用表电池电压、Ⅱ为指针的指示值)。对于万用表的电池电压可拆开电池盖板取出电池测,也可把万用表打R×10kΩ档,用另一数字万用表的红表笔接此表的“-”插孔,  相似文献   

10.
各种电感器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测,只能用万用表最小电阻档来测量其通断大概是否正常,要想测量其电感量需要用专门仪器Q表、交流电桥等。用万用表R×lkΩ电阻档,使用前要先调零,将红黑表笔接触电感器内部线圈引出端,若测出电阻值为几欧姆或几十欧姆,可认为被测电感器是正  相似文献   

11.
<正>片状电容器也称贴片式电容器,常用的有:片状多层陶瓷电容器、高频圆柱状电容器、片状绦纶电容器、片状电解电容器、片状钽电解电容器、片状微调电容器等。1.片状电容器容量和允差标注(1)片状陶瓷电容的标识片状陶瓷电容容量的标识码经常由一个或两个字  相似文献   

12.
在识别交流电火线时,一般是采用试电笔来判断火线。而笔者采取另一方法,用万用表来识别火线。将万用表档置于250,表笔的一端接电源插孔上或电源线的一端,用手捏住另一表笔。如果万用表有读数,则此插孔或该线为火线端,而另一端为零线或地线。其等效电路见图1所示。图中A点接电源插孔;R为  相似文献   

13.
①基极的判别。利用万用表判别贴片晶体管基极的方法如图6所示。图6中,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档,用黑表笔接贴片晶体管的任意引脚,再用红表笔分别接另两个引脚,测得两个阻值,如两阻值为一大一小,则用黑表笔接其他引脚再测,一直到两阻值同时为大或同时为小为止。当阻值同时为大时,说明黑表笔所接为PNP型贴片晶体管基极;当阻值同时为小时,黑表笔所接为NPN型贴片晶体管基极。  相似文献   

14.
贴片晶闸管与插孔晶闸管管芯基本相同,仅封装不同,故插孔晶闸管的检测技巧在贴片晶闸管检测中基本适用。下面以单结贴片晶闸管为例,介绍其检测方法。贴片晶闸管检测示意图如图1所示。1.引脚判别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lkΩ档,分别测量被测管各电极间正、反向电阻。如测得某两电极间电阻值较大(80kΩ左右),再对调两表笔测量,如阻值较小(2kΩ左右),这时黑表笔所接电极为控制极G,红表笔所接为阴极K,剩余  相似文献   

15.
在业余条件下,我们无法具备专业性的测量仪器(如 JT—1图示仪),来检测稳压管的 V_Z 值,这时可采用下面的两种方法。1.用设有 R×10kΩ档的指针万用表测量当指针表同时设有 LV、LI 刻度时,测量就十分方便。如我们经常见到的 MF50型指针表。测量时红表笔接管子的正电极,黑表笔接管子的负电极,给 LV 刻度的指示数值乘以10,这就管子的 V_Z 值。例如:测得 LV  相似文献   

16.
1.暗电阻的测试用不透明的遮光罩将光敏电阻盖住,将万用表置于R×lkΩ或R×l0kΩ档,测试时注意不可用手接触光敏电阻的引脚,以免减小阻值。此时万用表的读数即为暗电阻,通常为MΩ数量级。2.亮电阻的测试光敏电阻的亮电阻较小,通常为数千欧或数十千欧。测试时,将万用表置于R×lkΩ档,将手电筒对准的光敏电阻受光  相似文献   

17.
78系列稳压IC是电子产品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制作的稳压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良、不用调试等特点。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IC各脚的排列顺序往往不同,万一接错,很容易烧毁IC。由此,笔者介绍两种利用万用表判断IC引脚的简单方法,作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将万用表调至电阻R×100或R×1k挡,黑表笔接触IC的任意一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脚,观察测量的阻值,如果两次测得的阻值都很  相似文献   

18.
正在使用家电过程中,有时用手触摸家电外壳会有一种麻痹的感受,用试电笔测试氖灯会发光,这就是人们经常遇到的漏电现象。可为什么会发生漏电现象呢?1家电漏电性质判断对220V电压以下漏电的测试,把万用表调至交流250V或500V档,一只表笔接家电外壳或外露带电元件,另一表笔接市电零线,一般会出现100~220V的电压读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万用表电阻R×1Ω档,用红、黑两表笔分别测任意两引脚间正、反向电阻,若测得某一引脚与其他两引脚都不通,则此脚为T2极,如图1所示。再仔细测量T1、G极间正、反向电阻,读数相对较小的那次测量的黑表笔所接的引脚为T1,红表笔所接引脚为控制极G。将黑表笔接已确定的T2,红表笔按T1,阻值为无穷大。再用短接线将T2、G极瞬间短接,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T2、T1间阻值约10Ω。随后断开T2、G间短接线,万用表读数应保持在10Ω左右。互换红、黑表笔接线,红表笔接T2,黑表笔接T1,同样,阻值为无穷大。用短接线将T2、G极间再次瞬间短接,给G极加上负触发电压,  相似文献   

20.
焦峰  ;彭庆梅 《电世界》2014,(8):34-35
在故障测试中,数字式万用表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使用不当或没能很好地掌握该仪表的使用技巧,将会出现误判断,给工作带来不便。2011年11月,在处理一场小雨诱发控制电缆相线接地导致电动机控制电路空气断路器QF1跳闸的故障中,我们偶然发现用数字式万用表(蜂鸣挡)的红、黑表笔分别对地进行接地测试,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