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过敏性紫癜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多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13 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其脏器损害情况及临床表现。结果 :13 8例患儿中有 12 5例 (90 6% )出现多器官损害 ,其中 2个器官损害 43例 (3 1 2 % ) ,3个以上器官损害 82例 (5 9 4% )。结论 :过敏性紫癜可存在多器官损害 ,包括皮肤、关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 ,在临床诊治中应充分认识 ,做到尽早发现病情 ,尽早诊治 ,避免误诊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为防止过敏性紫癜的误诊与延诊提供借鉴。[方法]对22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诱因、发病季节、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2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7~14岁159例(70.35%),3~6月发病139例(61.50%),有前驱感染者127例(56.19%);②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226例(100%),消化系统表现174例(76.99%),关节症状65例(28.76%),肾损害109例(48.23%)。[结论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为学龄儿童、发病季节多在3~6月,多数患儿发病有前驱感染史。  相似文献   

3.
邱力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72-1973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心脏损害的表现、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在收治的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对合并心脏损害的24例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20例,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占15例,单纯型占5例。包括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Ι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或双向、ST段下移、室性早搏。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的心肌酶谱高于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病例(P<0.01)。而在恢复期心肌酶及心电图均可恢复正常。结论:过敏性紫癜可引起一过性心肌损害,混合型病例更为明显。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查对早期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心脏损害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心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心脏损害表现、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 在收治的 96例过敏性紫癜中 ,对合并心脏损害的 3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 2 3例 ,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占 1 9例 ,单纯型占 5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Q -T间期延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或倒置或双向、ST段下移 ,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病例的心肌酶谱高于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病例 (P <0 .0 5) ,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正常。结论 过敏性紫癜可引起一过性心脏损害 ,尤其混合型及重型病例。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对早期发现过敏性紫癜心脏损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3-2012年湖南省儿童医院过敏性紫癜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 4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 482例患儿中,男性2 203例(占63.27%),女性1 279例(占36.73%),男:女=1.72:1。②该组患儿发病年龄为(6月~18岁),均数为(7.27±2.72)岁。近几年婴幼儿发病比例逐年增多(P0.01)。③2003-2012年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约为2003年的3.92倍,2012年约为2003年的14.54倍。④月份主要集中在10、11、1、2、3月份,而7、8、9月份相对较少。⑤临床表现:该组患儿除表现皮疹外,合并消化道症状2 312例,其中消化道大出血18例,失血性休克4例,死亡1例;324例患儿合并关节症状;1例紫癜性脑炎;1 986例紫癜性肾炎。⑥该组患儿中,744例紫癜性肾炎行肾活检,病理改变以Ⅱ~Ⅲ为主,占99.33%。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例越来越常见,仍以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最小可出现于婴幼儿期,但仍集中在学龄期儿童,常并发多系统损害,消化道症状及肾脏损害决定病情轻重,肾脏损害最常见,尤其见于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病理损害多集中在Ⅱ~Ⅲ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对患儿的心肌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5403型心图机对121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121例中发现69例(占57%)有心肌炎及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结论 过敏性紫癜对心肌有一定损害,临床医师在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同时重要视心肌的变化及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过敏性紫癜儿童复发影响因素,为预防疾病复发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运城市3家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并随访其1年内复发情况,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过敏性紫癜儿童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39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纳入研究,随访1年期间复发128例,占32.65%,无复发264例,占67.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820)、初次发病伴肾脏损害(OR=1.721)、过敏原阳性(OR=2.437)、剧烈运动(OR=1.980)、感染史(OR=3.267)、血沉增快(OR=1.397)、C反应蛋白升高(OR=1.650)、血清免疫球蛋白A升高(OR=2.366)是过敏性紫癜儿童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过敏性紫癜儿童复发受到年龄、初次发病伴肾脏损害、过敏原阳性、剧烈运动、感染史、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升高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患儿个体情况并综合考虑其存在的复发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监测相关生化项目,减少过敏性紫癜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12岁儿童是过敏紫癜的高发群体,男多于女,100%出现皮肤紫癜,其中80.4%为首发症状。结论: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皮肤型紫癜较为多见;其次为腹型,关节型、肾型过敏性紫癜虽然少见,但因缺乏皮肤紫癜易造成误诊,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9.
张敬华 《现代保健》2010,(12):153-154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对它的诊断水平。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02例KD患儿,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脑脊液及病毒谱等检测,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KD器官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02例患儿中男65例,女37例,男女比例为1.7:1.0;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包括3岁)占68.6%。各器官受累情况:血液系统受累39例,占38.2%;呼吸系统受累36例,占35.2%;心血管系统受累35例,占34.3%;泌尿系统受累24例,占23.5%;消化系统受累8例,占7.8%;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例,占1.9%;败血症、过敏性紫癜各1例。结论KD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血液系统受累率最高,并可同时并多个器官受累。KD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出现时间不一。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对少见临床表现及器官损害也要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大小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及临床上有无消化道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50例健康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有27例,占54%;②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为(7.7±0.6),正常对照组为(8.0±0.5),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正常对照组小;③27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为(6.9±0.9),23例无消化道症状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为(7.8±0.5),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无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小。提示过敏性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小越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小越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唐红玉 《现代保健》2009,(32):75-7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以来收治的3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1例,占83.78%;好转6例,占16.21%。15例肾炎患儿有13例在3~8个月内血尿或蛋白尿消失,随访3~12个月,无1例死亡。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方便,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94例,伴肾脏严重损害1例,合并高血压脑病而死亡1例,治愈或好转92例,有效治愈率为97.8%.结论为不影响小儿正常生活和学习,我们对过敏性紫癜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10例过敏性紫癜发生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以医院过敏性紫癜未感染患儿180例为未感染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T细胞,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感染患儿以皮肤感染为主,共36例占32.7%,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66株占60.0%;感染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儿(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4.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特异性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以明确特异性免疫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伴肾脏损害患儿的血清补体(C3)、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其是否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异.方法 将96例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的初次入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和紫癜性肾炎组,对81例患儿检测其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96例患儿检测血清补体(C3)和体液免疫(IgG、IgA)、92例患儿检测特异性IgE、过敏原.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IgG水平9.94±2.60g/L明显高于紫癜性肾炎组的7.32±3.61g/L,t=-3.897,P<0.001;过敏性紫癜组C3、CD3、CD4均值及CD4/CD8比值高于紫癜性肾炎组,IgA、CD8均值低于紫癜性肾炎组,但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6.74%,最常见的致敏原是律草(16.30%),其次是鱼(14.13%)和黄瓜/芹菜(13.04%).结论 免疫功能紊乱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过敏性紫癜患儿需对相应过敏原做好有效地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大小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及临床上有无消化道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50例健康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有27例,占54%;②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为(7.7±0.6),正常对照组为(8.0±0.5),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正常对照组小;③27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为(6.9±0.9),23例无消化道症状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为(7.8±0.5),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无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小。提示过敏性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小越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小越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万江生 《现代保健》2011,(9):159-160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发病以春冬季为主 发病前主要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以皮肤紫癜、腹痛为主,关节肿痛为次,个别病例出现肾脏损害.使用抗过敏、解痉、止痛、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冬春季节发病多,发病与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侵犯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治疗以去除病因、抗过敏及解痉、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164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组78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组86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37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7.44%;86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19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2.0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消化道出血"是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050~17.202,P=0.043)。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者反复腹痛持续时间长、有胃炎家族史的患儿,建议筛查是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AP)外周血D二聚体与各器官损伤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对53例AP患儿按器官损伤情况分组进行D二聚体对比分析。结果伴有关节损害和脑损害为主型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均为100%,其次为消化道损害为主型,为80%。单纯皮疹型阳性率最低,为50%。结论 A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AP患者各器官受损程度及疾病进展与D二聚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相互关系,分析过敏性紫癜的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因为典型的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容易诊断,但少数患儿因消化道、肾脏表现先于皮肤紫癜,易被误诊,且治疗困难。结论:少数过敏性紫癜患儿以消化道、肾脏表现为首发。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以甲强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呼吸道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临床症状消失时间(6.94±1.32)d、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4.56±1.68)d显著短于对照组呼吸道临床症状消失时间(9.24±1.28)d、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6.73±2.55)d(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儿童临床症状发生率和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单独阿奇霉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