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是城市人的精神依靠,没有文化的城市其地位和吸引力也受到制约,新兴的城市都在试图创造自己的文化。通过公共艺术来反映城市的文化,使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公共艺术在这方面的积能是不可替代。但是珠三角的城市必须警惕并制止那种粗制滥造的城市公共艺术,根据当代的艺术理念,在城市公共艺术与文化建设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城市广场是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场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场所精神的良好营建是表达广场空间意义乃至城市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发展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针对中国当代城市广场设计中表现出的形式特征做出分析,探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并提出相关想法,为当代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场是一座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的有机产物,是人们驻足观赏城市景观或市民进行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的最佳场所.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它最具公共性和艺术魅力。为了丰富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在许多广场上都设立了具有审美和标志性作用的公共艺术,用来丰富广场空间,提升广场的艺术文化气质。而壁画作为广场上的公共艺术。无疑更加引人关注,成为广场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公众视觉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的空间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时代的呼唤,公共艺术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必然会被推倒各类艺术门类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壁画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公共空间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重要场所。传承和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要科学确定城市文化主题;明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重视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塑造城市文化视觉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人们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会希望在城市生活中随时可以感受艺术的氛围、赏心悦目的艺术空间,这也反映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雕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建筑环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现,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们对当代陶瓷艺术的艺术定位、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的探索刚刚起步,当代陶艺必项在市场中寻找自我,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为艺术而艺术的封闭式创作没有生存的空间,也体现不了它的价值。本文讨论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崇效率、快捷的"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后却逐渐"慢下来",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本文在分析其节奏放缓原因的基础上,从城市公共空间视角入手,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金成 《科技资讯》2009,(9):216-216
从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因素展开,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精神要素主要从人类社会文化与审美视觉两大方面来谈论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精神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12.
李利  秦柯 《科技资讯》2008,(30):56-56
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街道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空间形态,文化特征。文章就现代城市街道空间的功能特征、景观视觉以及城市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试图寻找一种更具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改造与重塑     
大猫 《世界博览》2008,(24):84-86
在中国城市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物质空间的变化也带来了居民文化的诸多变革。20世纪初年,中国的城市走向现代化的改造进程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街道被拓展拉直,并铺设成柏油路;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的开辟;博物馆、图书馆、礼堂、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雕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建筑环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现,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陶艺墙和城市公共环境之间关系的阐述和对陶艺墙独特的工艺功能、合理的审美、社会文化等特性的分析,说明现代陶艺墙介入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是现代陶瓷艺术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完美融合,陶艺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得更好,未来之路更宽。  相似文献   

16.
“摩登”曾是上海的唯一象征,而到目前,还是没有一个词能比”摩登”更好地概括上海精神。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策展人许江认为:这个词揭示了这座城市精神的多个侧面,其中既有它的创造和活力,它的开放和适应,对时尚和新鲜事物的推崇,以及精打细算和敢于冒险。二三十年代的摩登上海,除却今天继承下来的商业文化,还有值得骄傲的城市文化、艺术氛围。如今,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上海的地价已经不够,经济利益是否允许城市拥有一片容纳艺术和思想发生的公共空间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哺育了中国艺术,中国艺术从深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了艺术的模糊美是中国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证,而这一特证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色——模糊.  相似文献   

18.
城市声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声景评价、模拟以及预测的综合研究,这些研究特别着眼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中声景评价重点研究各种声学、环境、社会、人口、心理、文化和行为因素对声景质量的影响,以及描述声景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研究主要建立在一系列在欧洲和中国进行的声景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计算小尺度城市区域的声场模拟模型,包括基于声能的虚声源法、声线追踪法、radiosity法、声线追踪/radiosity综合法,以及城市声场可听化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模型对小尺度城市区域的声场基本特征以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及序数逻辑回归技术,提出了一个预测声景质量的模型工具,其输入包括设计的空间和声源情况以及使用者的社会、人口及行为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不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很多人离开家乡进入城市进行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济南市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城市中既存在历史的宝贵财富,又具有当代气息。因此在济南城市化的进程中,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通过深入总结营造济南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了推进营造工作的相关策略。希望借助以下研究能够对济南市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省会城市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景观规划如何能再次形成像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风格,中国当代景观规划如何确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发扬中国本土文化特点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当代景观规划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而要就此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究其原因,从社会环境与文化艺术自身两方面认真考虑分析,才能够建立科学的中国当代景观规划理论。这也正是本文遵循的逻辑关系和方法论。理论的关键点便是吸收中国乡土生态环境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当代景观规划风格的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