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影像学检查对克罗恩病(CD)患者病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进行CT小肠成像检查的36例CD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DAI≥150分,n=18)和缓解期组(CDAI<150分,n=18),将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20)。检测并比较3组对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血红蛋白(HGB)。1周后进行CT小肠成像检查,分析患者血液学指标和CT影像学特征与CDAI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ESR和CDAI大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组大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HG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组低于缓解期组(P<0.05);患者HGB与ESR、CRP及CDAI呈负相关(P<0.05);患者ESR与CRP及CDAI呈正相关(P<0.05);患者CRP与CDAI呈正相关(P<0.05);活动期组患者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病变肠壁动脉期相对强化值及病变肠壁门静脉期相对强化值大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分层强化、肠腔狭窄或梗阻、齿梳征、蜂窝组织炎、肠系膜密度增高、腹腔淋巴结肿大比例大于缓解期组(P<0.05);患者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病变肠壁动脉期相对强化值、病变肠壁门静脉期相对强化值、肠壁强化方式、肠管形态、齿梳征、肠系膜血管增生、蜂窝组织炎、腹腔脓肿与C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CD患者呈CRP、ESR水平上升,HGB水平降低状态,与其病情活动度明显相关;且活动期和缓解期CD患者具有不同的CT影像学特征,与血液学指标变化一致。CT影像学检查对鉴别患者病情活动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67例IBD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患者与健康者的差异,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相比,IBD患者PLT、PT和FIB升高,MPV下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间PLT、MPV、PT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克罗恩病患者间PLT、MPV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FIB与IBD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MPV与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IBD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PLT升高、MPV下降,PT延长及FIB升高,PLT、MPV和FIB或可作为判断IBD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组42例,出血性脑卒中组34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单体(FDP)、血小板计数(PLT)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出血性脑卒中组的D-D、FIB、FDP水平明显升高,APTT明显延长,AT-Ⅲ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检测指标比较,APTT、D-D、FDP、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提示,D-D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较高,APTT、FIB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相对较低。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预后发展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方面的监测,可及时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雏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286例SLE患者中血小板正常患者占75.5%(215/286),减少患者占14.0%(40/286);239例患者检测了aCL(IgG、IgM、IgA一型或两型阳性),aCL阳性占25.1%(60/239),aCL阳性组的血小板计数、APTT、FIB、PT、TT、3P试验、FDP、D-D与aCL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伴高LDL-C组血小板计数、APTT、PT、TT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3P试验、FDP、D-D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阳性对SLE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无明显影响;SLE伴发LDL-C增高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高、APTT、PT时间缩短,但纤溶指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徐国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03-1804,1806
目的了解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状态(PTS)相关指标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重症肺炎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并计数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结果重症肺炎组PLT降低,WBC增高,PT、APTT延长,Fg增高,D-D及FDP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PLT水平与PT、APTT、Fg呈显著相关(r=0.416、0.521、0.458)。重症肺炎组WBC水平与PT、APTT、Fg呈显著相关(r=0.387、0.524、0.486)。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紊乱,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注意PTS相关指标的监测,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别检测8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和90例正常妊娠者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时间(TT)。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PDW和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4项参数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为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30例,死亡组16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与病情严重度(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减少(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1)、D-二聚体升高(P<0.01)、纤维蛋白原降低(P<0.01),PLT、APTT、DD与APACHEII评分有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时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动态监测其凝血指标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按各凝血指标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结果MODS组FDP、D-dimer明显高于非MODS组,PLT明显低于非MODS组,PT、APTT明显较非MODS组延长。死亡组D-dimer明显高于生存组,PLT明显低于生存组,TT、APTT、PT明显较生存组延长。凝血相关指标异常组APACHEⅢ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程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4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另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TT、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FIB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APTT、TT、PT均短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DW、MPV大于对照组,PLT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DW、MPV大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LT小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活化现象,加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监测,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起到预判作用,进而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 292例)、重型组(30例),以疫情初期该院收治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凝血相关参数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参数在重型组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连续监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凝血指标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出现重型的风险比(OR)及其95%CI分别为1.238(1.091~ 1.546)、1.655(1.449~ 1.955)、11.133( 1.558~ 79.527) .3.846( 1.068~ 13.852)。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AUCROC最大,AUCROC及其95%CI为0.814(0.732~0.896)。结论凝血指标 DD、PT.TT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提示指标,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依据。动态监测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健康对照组)与初诊常见血液肿瘤患者170例(血液肿瘤组)为研究对象,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肿瘤组PT、APTT、FIB、D-D明显升高,P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监测血凝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胡敬  汪春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21-5622
目的 分析妊高征患者凝血系列各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孕妇各50例,分别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水平的指标,并将两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PT及PL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APTT、TT、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 妊高征孕妇可同时存在凝血异常及血小板减少,且二者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夏存玉  文进 《临床医学》2023,(10):44-46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6例为试验组,另以1∶1比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为健康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CRP、PLT检测,对比各组TT、APTT、PT、FIB、CRP、PLT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试验组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P<0.05);与轻型患者相比,重型和中型患者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与中型患者相比,重型患者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TT、APTT、PT、FIB、CRP、PLT水平较高(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CRP、PLT水平较高,且与病情程度和凝血功能及CRP、PLT水平存在明显关联性,病情越严重患者凝血功能及CRP、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与病程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确诊为SLE患者126例为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无活动、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4组。对其入院治疗前的血栓与凝血指标作回顾性分析,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S-5100对以上项目进行检测,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SLE组血浆P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PTT、D-D、FD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间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无活动组与轻度活动组的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D-D在轻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D-D、FDP与患者SLEDAI-2000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凝血功能紊乱,总体呈高凝状态。疾病活动度与高凝状态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T、APTT、TT、D-D以及FDP,对SLE发展中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对SLE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判断及进展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42例成人心脏术后ECMO支持患者,于ECMO建立时,建立24 h及撤机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分别在ECMO建立前,ECMO建立1、6、24、48、72 h及撤机前测定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按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各时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小板计数在ECMO期间明显下降(P0.05)。PT、APTT与ECMO前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在ECMO建立后一过性降低,6 h后逐渐升高,撤机前达峰值。结论ECMO支持治疗期间通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刘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2956-2957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探讨孕妇临产时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临产孕妇与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Fi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