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钢铁行业的日益竞争,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的首要任务,所以为了更好地消除在轧制、冷却、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形状缺陷,如侧弯、上下弯、翼缘内并外张、瓢曲和扭转等缺陷。满足国家标准及用户的要求,大部分轧件需要进行矫直。根据矫直机的结构特点,矫直机可分为:压力矫直机、辊式矫直机、管棒材矫直机、张力矫直机、拉伸弯曲矫直机、五种型式。莱钢大H型钢生产线主要采用cRS辊式矫直和压力矫直进行补矫。  相似文献   

2.
无缝钢管在轧制及热处理等环节中容易产生各种轻微的弯曲变形,因此必须通过钢管矫直机对弯曲的钢管进行矫直。矫直是钢管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本文主要介绍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无缝管厂矫直机的结构和组成。论述了改矫直机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1、前言 近年来,随着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薄带材的平直度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用户对板带材尤其是高精度板带材的平直度要求严格,拉弯矫直机机组仍然是薄带材生产中不可缺的重要设备。拉弯矫直机可使带材在拉伸应力作用下通过反复弯曲产生塑性延伸,从而消除带材在冷轧时产生的波浪、翘曲、侧弯及潜在的不良板形缺陷,提高产品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多智  刘博 《硅谷》2013,(1):186-186,167
利用弯曲变形理论对平行辊矫直机压下量和矫直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模拟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接近于生产实际,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和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黄英  陆伟  赵小文  赵兴 《计量学报》2012,33(6):523-527
分析了碳纤维/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及压敏特性,基于上述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机器人关节等活动部位的柔性压力触觉传感器。通过解耦算法解决了拉伸、弯曲引起的干扰问题,构建了求解接触压力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柔性触觉传感器具有拉伸和弯曲性,并消除了拉伸和弯曲对接触压力的检测的干扰,可应用于机器人关节。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对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以及结构参数-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810MPa、拉伸模量可达95.6GPa,弯曲强度可达829.03MPa、弯曲模量可达67.5GPa.同时,编织角和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编织角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减小;三维五向结构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高于四向结构;在纤维体积含量相近的情况下,通过对编织角的设计,可以设计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属细管在拉伸、扭转试验中易从夹持处断裂和弯曲试验中易瘪的问题,对其拉伸、弯曲和扭转力学性能在试验原理、尺寸测量、试验速度、夹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大量试验进行分析比较后,解决了金属细管拉伸、弯曲和扭转试验中一些试验技术问题,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推导了计算金属细管弯曲试验结果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铜管在弯曲时会拉伸,若按设计中心线长度下料,铜管末端往往会出现一段料头,造成铜管的浪费,这在连续多次弯曲加工中尤为突出,并且弯曲后还要切割多余的料头,降低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单轴拉伸试验是评价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UHTCC)力学性能的有效试验方法,但是由于其实际操作困难,不便于广泛使用。该文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UHTCC的弯曲性能和拉伸性能,对比分析了UHTCC的薄板弯曲荷载-变形硬化曲线和单轴拉伸应力-应变硬化曲线以及UHTCC的基本力学指标、韧性指标、延性指标和多缝开裂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四点弯曲试验可以反映UHTCC的应变硬化、多缝开裂、高延性和高韧性性能。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推导了极限拉伸应变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因此四点弯曲试验可以代替单轴拉伸试验成为评价UHTCC特殊力学性能的简单实用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仅通过单向拉伸实验无法准确表征金属板材在弯曲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的问题,研究通过弯曲实验获取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方法 对高强钢DP980展开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主要通过弯曲实验对材料弯曲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弯矩曲率进行测试,将得到的弯矩曲率转化为应力-应变.分别将弯曲和拉伸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导入到三点弯和辊弯成形有限元仿真中,预测板材的成形角度.结果 DP980弯曲变形时的屈服强度要大于轴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分别利用弯曲和拉伸实验测得的应力-应变数据进行仿真,与三点弯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采用弯曲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对回弹量的预测偏大,而利用拉伸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进行仿真,仿真得到的回弹量则偏小,弯曲实验下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变化数据更加符合真实过程,与辊弯实验对比发现,利用弯曲实验数据进行仿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V形板的最终成形角度.结论 相较于单向拉伸实验,通过弯曲实验获取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材料在三点弯、辊弯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变形方式对铁锰硅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平  贾树盛 《功能材料》2000,31(4):377-379
通过对3mm厚试样进行弯曲变形和拉伸变表,研究了铁锰硅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采用弯曲变形和拉伸变形得到的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差别较大。尤其是合金经训练后,采用弯曲变形方式,形状记忆效应显著提高,提高幅度达80%左右;而采用拉伸变形方式,形状记忆效应则几乎未见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各行业对有色合金高端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对有色合金板带矫直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矫直设备又是整个精整工艺的关键。六重式矫直机也是目前针对有色金属板带矫直的最佳选择。矫直机设备历史悠久、结构繁多,本设计的六重式板带矫直机结构不同以往,具有结构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功能全面、一台设备兼容两套不同规格辊系、扩大矫直机使用范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种不同结构玄武岩织物(单向/平纹/2.5维),通过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RTM)制备了玄武岩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和弯曲试验,研究了织物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织物结构玄武岩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织物结构形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单向玄武岩织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好,试样的拉伸断口相对齐平,分层现象不明显;2.5维玄武岩织物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最好,且纬向弯曲性能优于经向。2.5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整体性较好,受到拉伸和弯曲载荷不会产生分层破坏。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断面分析可以判定,玄武岩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加载过程中的损伤类型主要为织物中纤维的断裂及纤维-树脂的界面脱粘。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聚醚砜醚酮酮(PESEKK),研究了纯树脂的热、力学性能。制备了炭纤维和聚醚砜醚酮酮(炭纤维是标准T300)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此新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PESEKK树脂质量比增加,T300CF/PESEKK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逐渐增加。其中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增加的幅度比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增加的幅度更大。当PESEKK质量分数为60%左右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因此聚醚砜醚酮酮可作为增强炭纤维力学性能的基体树脂。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考虑带弯曲刚度的多楔带附件驱动(Serpentine Belt Accessory Drive,SBAD)系统梁耦合振动模型。以某三带轮SBAD系统为对象,计算分析带拉伸刚度、弯曲刚度、带线密度对带段横向振动、带动张力和张紧臂摆角等振动性能的影响;以上述振动性能构建目标函数,以带拉伸刚度、张紧器弹簧刚度和张紧臂长为设计变量对SBAD系统进行优化;最后在以上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带弯曲刚度,进一步改进SBAD系统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双侧和单侧电子引伸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比较了单侧和双侧电子引伸仪测量原理及测量误差。指出,国内外使用的电子引伸计多数是测量拉伸试样单侧的变形,由于拉伸试样往往发生偏心拉伸,单侧测量的引伸计无法扣除偏心拉伸的影响,因而其测量结果极不稳定和产生比较大的误差。而设计的双侧电子引伸计,只用两个刀刃能测得试样的对称双侧变形的平均值,这样扣除了弯曲变形的影响而得到了纯粹拉伸伸长。  相似文献   

17.
《新材料产业》2009,(4):91-91
3月2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用于国家大飞机项目生产线上的关键件——目前国内最大的120MN强力拉伸矫直机活动头上横梁,在重型冶铸工部浇铸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生产制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圆柱螺旋弹簧的制造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圆柱螺旋弹簧的加工和弯曲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探索性试验确定了复合材料弹簧的成型工艺流程,讨论了弹簧的加工工艺及结构参数对其弯曲回弹力、回复率及拉伸性能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弹簧的弯曲力学性能与弹簧内径、纤维束的捻度、股数及直径等有直接关系,并受弯曲、回复时间的影响,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弹簧的工艺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以甲、乙双组分聚氨酯为基体,芳纶为增强体,制备了不同基体配比的芳纶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并采用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氨酯中乙组份比例的增大,芳纶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也随之增大,断裂伸长率则随之减小,冲击韧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甲、乙组比例为10∶4时,冲击韧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不饱和树脂和环氧树脂为基体,与三维中空织物分别复合成中空夹芯织物复合材料,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对2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树脂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饱和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100∶2,固化温度为7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拉伸、弯曲和压缩性能。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压缩性能远优于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而拉伸性能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