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新 《健康大视野》2006,14(8):60-60
新生儿在母体内的胎儿期是靠脐带和母体相连的,脐带供给胎儿全部的营养物质,离开母体后脐带的任务完成了,要立即断脐。传统的断脐方法是在距脐根0.5cm处结扎,然后在结扎线上0.5cm处剪断,消毒包扎,脐带残端留约1cm左右,脱落愈合时问约7—14d。临床上笔者一直在探索处理脐带残端的理想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5月,我院采用了新生儿二次断脐法处理脐带残端,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应用WHO倡导的脐带暴露法与传统的脐带包扎法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长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11月住院分娩的3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脐带暴露法组与脐带包扎法组,两组脐带结扎方法相同,脐带暴露法组断脐后在产房开始即暴露脐带,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脐部,不用任何消毒液;脐带包扎法组断脐后使用脐带卷包扎,日常护理仍然使用75%酒精消毒脐部并每日包扎.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脱落率、脐部分泌物及脐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脐带暴露法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多集中在6~7天,而脐带包扎法组多在7天以上,两组脱落率分别有显著差异(P<0.01);脐带暴露法组脐部分泌物和轻度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脐带包扎法组(P<0.01和P<0.05).结论 采用脐带暴露法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并能降低脐部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晓琴 《中国保健》2010,(11):18-18
目的探讨脐带夹在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后的交果观察。方法将200例分娩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新生儿,按出生顺序依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由于新生儿的脐带经常出现水种、粗大、细小及脆嫩在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部0.3~0.5cm上夹,再用灭菌医用丝线在脐夹上0.5cm处扎一道或单独行脐血管结扎在脐夹上1cm以上剪断脐带,用5%碘伏消毒残端及酒精消毒脐周皮肤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包扎。在24~48h内待脐带残端枯干时取脐带夹。对照组用脐带夹上夹,在脐夹上0.3~0.5cm处剪断脐带用同样的方法消毒包扎。观察两组脐带断脐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的残端渗血散开。列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遇脐带水种、粗大、细小及脆嫩时在上脐带夹上0.5CM处加扎一道丝线,处理脐带残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黄瑞玲 《现代保健》2011,(13):57-58
目的 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 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脐带干燥、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新生儿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 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脐带残端修剪预防脐部感染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早期修剪时间与修剪效果之间的关系 ,判断脐带修剪在预防、治疗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90 0例健康新生儿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0 0例 ,分别于出生后 2 4- 48小时内 ;48- 72小时内 ;72 - 96小时内。以无菌器械 ,在常规消毒后 ,提起脐带残端 ,于脐根上方、脐带结扎处的下方 ,修剪掉脐带残端 ,使脐根部暴露、易于干燥清洁。并以修剪时有无出血及分泌物情况为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 3组病历之间的差异。结果 以 48- 72小时内修剪组出血少、局部清洁 ,分泌物渗出少。是修剪脐带残端的适宜时间。结论 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早期修剪是一种改变传统脐部护理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脐带被结扎,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24-48h自然干瘪,3-4d开始脱落,10-15d自行愈合。因脐带残端为开放创口,且有丰富的血液,故易滋生病原菌。如处理不当,细菌可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现将新生儿常见的脐部疾病的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宝宝出生后3~7天脱落,脱落的时间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稍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导致细菌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清洁干燥暴露脐带残端以及联合应用3%过氧化氢与0.5%碘伏消毒脐带及脐周,对比其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分娩过程中脐带结扎方法相同,均在出生后次日晨(出生时间〉12小时)解除脐带护理敷料。观察组采用清洁干燥暴露法护理脐带,对照组联合应用0.5%碘伏与3%过氧化氢消毒脐部。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周皮肤红肿感染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均无脐带感染情况,而观察组脐带残端轻度感染,脐部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取脐带清洁干燥暴露法操作简便,缩短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纽带,是胎儿在母体中重要的“生命线”。新生儿在出生后要剪断脐带,脐带残余端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入。因此,新生儿脐带的护理对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赵连珍 《现代保健》2012,(7):162-163
目的比较两种断脐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出生先后顺序分为脐带夹组和气门芯组,各300例。脐带夹组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0.2-0.5cm处夹上脐带夹,在夹上0.2cm处平行切断脐带,安尔碘消毒脐带残端及夹下脐带周围皮肤,无需无菌纱布覆盖及绷带包扎,暴露即可,24-48h待脐带残端干枯时取下脐带夹。气门芯组用气门芯圈套扎脐带,圈上0.5-1cm处切断脐带,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75%酒精脱碘及消毒脐带残端及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无菌绷带缠绕包扎。观察两组脐带残端出血、感染及脱落时间。结果脐带夹组与气门芯组比较,脐带感染、出血例数少,脐带脱落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夹断脐法优于气门芯断脐法,更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联系的纽带,有两根血管组成:一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是宫内输送营养和氧气的渠道。新生儿出生后,经夹紧、结扎、切断处理后,残端往往在3~7天脱落。此后脐内血管收缩、脐部皮肤向内牵拉而凹陷,形成脐窝,即“肚脐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2011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80例新生儿,A组新生儿在出生后采用一次性脐带夹法进行结扎,即为试验组;B组新生儿采用二次剪切法对脐带进行处理,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经不同方法处理脐带后脐部出血、出现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的情况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的情况。结果使用一次性脐带夹法对脐带处理发生脐带出血和炎性分泌物的新生儿数比采用二次剪切法的人数少,且脐带脱落时间和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脐带夹法对新生儿脐带进行处理可减少产生炎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出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被结扎的脐带残端在3~8天会自然脱落,形成脐窝(俗称肚眼)。脐带脱落前是一个伤口,容易被细菌感染,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就应把包扎的纱布取掉,换上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以后每天更换一次,保持脐部的清洁于燥。由于尿液浸湿可促发感染,故应勤换尿片。每天早  相似文献   

14.
脐带是胎儿和母亲胎盘相连的一条带子,是母体供给胎儿营养物质和胎儿排泄物的必经之路。胎儿离开母体后,脐带就失去它的生理作用。故胎儿出生后,必须经无菌结扎切断脐带。断脐留下的残端,一般在4—7天干枯脱落。新生儿脐部是最容易感染的地方。因为脐带血管与新生儿血液是相通的,若是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或在护理中不小心把脐带污染,细菌侵入就会引起脐炎。细菌局部繁殖后可直接经切口处的血管进入血液流到肝脏、肺脏,并扩散列全身其他部位,引起化脓性炎症,有时脐部感染看起来很轻,但如果不注意,仍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好好预防,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出生的210例足月顺娩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结扎脐带方法均采用延迟断脐法。试验组70例采用自然干燥法,在脐带未脱落前不涂抹任何消毒剂,不包扎,保持清洁干燥。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1组每日用75%酒精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对照2组每日用爱尔碘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观察记录各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周并发症。结果使用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最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能促使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和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甲婴,女,孕1产1足月顺产儿.出生后无窒息,查体正常.脐带长约57cm,整个脐带先天发育较一般新生儿的粗壮,直径约在18mm左右,华通胶物质丰富,脐扭转22周,且紧贴脐根部有一脐静脉回旋形成的12mm×9mm×8mm的血肿结节,给脐带的正常结扎造成困难,只能用气门芯结扎法在血肿上方进行初步的处理.24h后脐带残端和血肿结节仍然粗大、湿润、弹性好,在未触及血管搏动后进行二次处置,方法是用两把止血钳在距离脐轮2mm处于结节上进行对夹,随后松开第一次结扎,释放结节内的积血和华通胶物质,于最下方的止血钳下用丝线结扎脐带,留7mm左右的残端,消毒包扎,并每日进行常规处理,整个脐带干枯速度慢.  相似文献   

17.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7~10天自行脱落,脱落的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而略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细菌可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脐带残端未脱落前被污染而发生感染。我科自2005年6月起,对新生婴儿采用减少脐部包扎时间,与传统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脐带扭转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参数与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待产的孕妇发生脐带扭转46例,孕周在37-41周之间,测量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计算脐带扭转1周节段的长度和脐带直径,即脐带扭转螺距值;胎儿出生后立即进行阿氏评分,观察其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 脐带扭转螺距值越小(〈2.0)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3.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机会越大.新生儿阿氏评分越低。结论 脐带扭转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可作为产前及产时评估胎儿危险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干燥法与脐部包扎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82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取脐部包扎法予以脐部护理;选取778例新生儿设为试验组,采取自然干燥法予以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脐炎的发生率以及脐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轻度脐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脐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干燥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是安全的,且更方便和更经济,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群艳 《家庭医生》2012,(22):36-37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联系的纽带,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在离根部1~2厘米处予以结扎、剪断。脐带被剪断后便形成了创面,如果护理不当,细菌进入创面生长繁殖,或沿脐血管进入血循环,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和破伤风等,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宝宝脐部护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