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熊果酸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方法:以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和含油量为考察因素,微乳粒径、饱和载药量为效应值,采用SAS 9.1.3软件筛选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熊果酸自微乳的优化处方为油相(MCT)-乳化剂(HS15)-助乳化剂(alcohol) 12.5∶62.5∶25.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方便准确地得到熊果酸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较优处方,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刘伟  张莹莹  周文杰  杨荣平 《中草药》2018,49(14):3252-3260
目的制备复方彻清膏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结合单因素考察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处方组成,再以乳化剂、油相和助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自变量,以微乳粒径和载药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复方彻清膏微乳的最优处方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聚乙二醇400(PEG400)-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水(0.33∶0.16∶0.16∶0.35),平均载药量为224.17 mg/mL,平均粒径为56.50 nm,在4℃和25℃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制备得复方彻清膏微乳外观性状良好,载药量高,粒径小,稳定性较好,可明显增加彻清膏挥发油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3.
“葛花-枳椇子”药对中黄酮类有效部位因其不稳定特性,在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该研究利用具有两性载体性质的微乳解决此问题。通过油相与乳化剂、助乳化剂的滴定配伍试验进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空白微乳的处方组成;以平均粒径、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得到投药量较高的载药微乳,对其理化性质、外观形态、稳定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发现,以丁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得到的微乳区域面积最大,K_(m)在结果相差较小时选择1∶4以保证制剂的使用安全性;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组成为丁酸乙酯(16.28%)-吐温80(9.59%)-无水乙醇(38.34%)。当投药量达到体系总质量3%时制得的总黄酮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其平均粒径、PDI、电位分别为(74.25±1.58)nm、0.277±0.043、(-0.08±0.07)mV,透射电镜(TEM)下载药微乳呈圆球形,均匀分布;离心稳定性与温度稳定性良好,未见分层、破乳现象;显著提高了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银杏内酯B自微乳的处方优选及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B(GB)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SMEDDS)的处方,并初步评价其质量和安全性.方法: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平衡溶解度为指标,油相质量分数、混合表面活性剂比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考察因素,采用伪三元相图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GB-SMEDDS的处方工艺.采用HPLC测定GB含量,并对自微乳的pH、形态学、粒径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及部分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辛酸/癸酸三甘油脂、聚氧乙烯35蓖麻油、卵磷脂、乙醇质量比25.99∶39.47∶9.87∶24.67,载药量(24±1.4) g·L-1,粒径30 ~ 60 nm,GB-SMEDDS于1周内在常温、高温及低温状态下稳定性良好,通过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急性毒性评价给药安全性良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GB-SMEDDS的处方优化,所建模型预测性良好,且GB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易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依西美坦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方法 选择了适宜的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即以Maisine 35-1-Neboee-M5 (1∶1作为油相,Cremopher EL-Labrasol (4∶1为乳化剂,Transcutol P作为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Km和含油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平衡溶解度、昙点、5和60 min时药物的累积溶出量作为效应值,应用 Design Expert 进行处方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星点效应面优化快速获得依西美坦自微乳的优化处方组成范围,如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31∶49∶20。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依西美坦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章姐  胡容峰  王国凯  程卉 《中草药》2014,45(17):2461-2466
目的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处方。方法通过测定柚皮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初步筛选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组分;以柚皮素在不同自微乳处方中的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柚皮素自微乳最佳处方选择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PEG 400为助乳化剂,比例为14.02∶44.36∶30,最佳处方中载药量为347.167 mg/g,粒径为38.21 nm。结论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考察。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自乳化效率试验及伪三元相图对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进行处方筛选。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盐酸小檗碱自微乳最优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酯(MCT)∶RH40∶聚乙二醇400的质量比为23.29%∶54.08%∶22.63%,载药量为95 mg/g,平均粒径为58 nm。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在人工肠液中,2 h内累积释放度90%。结论: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改善了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释药系统处方并预测其有效期。方法:以油相中油酸质量分数、油相比例、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值为自变量,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和优选10 min时药物溶出度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20(S)-原人参二醇自微乳的处方组成;利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制备工艺;通过Q10法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加速试验,预测该制剂的有效期。结果:自微乳的最佳处方为油相中油酸质量分数84.09%,油相比例30%,乳化剂-助乳化剂(2.58∶1);载药量102.22mg·g-1,粒径39.67 nm,Zeta电位-13.1 m V,10 min时药物溶出度75.01%。制备工艺参数为混合方式为磁力搅拌,混合速度400 r·min-1,混合时间30 min,混合温度45℃。Q10法预测自微乳的室温贮存有效期约1.51年。结论:优选的制剂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样品稳定性良好,可为20(S)-原人参二醇的新型制剂探索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山柰Kaempferia galanga挥发油自微乳化固体颗粒,优化其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考察和伪三元相图优选出制备山柰挥发油自微乳的辅料及其质量比范围;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并验证,优化自微乳处方;对自微乳颗粒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山柰挥发油自微乳最佳配方为油相占比29.04%,乳化剂占比59.13%,助乳化剂占比11.82%,以甘露醇和蔗糖3∶1为固体吸附剂,制备得到的山柰挥发油自微乳颗粒外观圆整,无黏连,微乳类型为水包油型(O/W),自乳化平均用时(37.02±2.95)s,粒径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9.11±1.74)nm,分散系数PDI值为0.252±0.090,ζ电位为(-11.71±1.23)m V。颗粒在室温下密封储存30d,粒径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胶囊在30 min可释放90%以上药物。结论 所制备的山柰挥发油自微乳化颗粒外观圆整,自乳化效率高,微乳粒径分布均匀,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人参皂苷Rg3微乳的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3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处方。结果油酸乙酯、EL35-PEG400与水的最佳质量比为8.25∶12∶4.75∶75,平均粒径为60.50 nm,Zeta电位为-15.63 m V。微乳经4000 r·min-1离心10 min后无分层现象。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人参皂苷Rg3微乳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电导率法筛选陈皮油微乳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绪  张相飞  程艳静 《中草药》2012,43(12):2396-2400
目的 筛选陈皮油微乳处方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在37℃恒温水浴下,滴水法制备微乳,通过测量体系的电导率,确定相变临界点,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优空白微乳处方,并制备陈皮油微乳.考察制剂形态、柠檬烯质量浓度、分散相形态及粒径、制剂稳定性等.结果 以油酸乙酯为油相、HEL-40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以Km值为2的空白微乳处方最佳.陈皮油微乳中柠檬烯为(3 208.67±123.62) mg/L,分散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56.5±4.1) nm.结论 所制备的陈皮油微乳粒径小、分布均匀、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以银耳多糖为乳化剂的槲皮素微乳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优选微乳处方;采用银耳多糖为天然乳化剂,以油相、混合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考察因素,粒径、载药量及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槲皮素微乳处方并对其性质、溶出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槲皮素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三乙酸甘油酯(36%)、乳化剂为银耳多糖(23%)和聚山梨酯80(23%),助乳化剂为PEG400(18%);所得微乳外观均一透明,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5.04±0.94)nm,Zeta电位为(?13.20±0.68)mV,PDI为0.311±0.030,载药量为(30.17±1.02)mg/g;溶出度实验表明,槲皮素60 min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的累积溶出度为87.95%和70.47%;储存稳定性实验、高速离心和高温实验结果表明,微乳的质量稳定。结论槲皮素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增加槲皮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为相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优化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对比试验及绘制三元相图优选处方辅料种类和用量范围,以形成乳液的形态、粒径、自乳化时间、制剂稳定性及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自微乳化处方,并评价其质量.结果: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化最佳处方为m聚山梨酯-80∶m油酸乙酯∶m甘油=50∶26∶26,乳滴粒径39.5 nm,Zeta电位-15.18 mV,自乳化时间40.53 s.结论:所制备的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化制剂澄清透明,物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薄荷油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及与薄荷油的比例,确定薄荷油微乳最佳处方。对最佳处方制得微乳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薄荷油微乳凝胶稀释倍数、卡波姆含量、甘油用量、p H进行处方工艺考察。结果薄荷油微乳最佳处方为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为吐温-80∶乙醇2∶1,薄荷油∶Km为2∶8。最佳处方制备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17.3±7.73)nm,外观呈类球形,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7.841 m V。薄荷油微乳凝胶最佳处方为卡波姆含量1%,甘油含量3%,p H值为6,加水量20倍。制备所得微乳凝胶外观澄明、均质,涂展性较好。结论薄荷油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简便,有望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9,(1)
目的优化芦丁自微乳处方。方法伪三元相图筛选乳化剂(RH40)与助乳化剂(1,2-丙二醇)比例后,以载药量、Zeta电位、粒径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油相(油酸乙酯)用量20%,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 3∶1,载药量28. 38 mg/g,Zeta电位-8. 86 m V,粒径35. 56 nm,综合评分87. 6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芦丁自微乳。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6,(1)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微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HPLC测定甘草次酸的含有量;微孔酶标测定浊度法绘制伪三元相图;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微乳处方。结果甘草次酸微乳的最优处方为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P)∶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fil M 1944 Cs)∶纯水=6.76∶2.25∶1∶14.37(质量比);微乳含药量(3.00±0.06)mg/g;外观澄清、透明且稳定;平均粒径(18.8±0.9)nm;多分散系数0.28±0.01;30℃恒温下黏度(0.089±0.003)Pa·s;28℃下p H值5.75±0.10,15 000 r/min离心15 min后无分层现象。结论该微乳制剂稳定,可大幅提高甘草次酸的溶解度并显著增强其生物利用度,有望作为甘草次酸的新型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具有抗老年痴呆作用的石菖蒲挥发油为模型药物,制备石菖蒲挥发油鼻喷微乳。方法根据石菖蒲挥发油在各溶媒中的溶解度初步确定微乳处方组成,并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通过比较微乳区域大小、稳定性、载药量等优选最优处方。结果优选最优处方为石菖蒲挥发油-Cremophor EL-丙三醇-水(6.25∶20.83∶10.42∶62.5),平均粒径为(30.5±0.2)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50±0.002,黏度(2.80±0.21)m Pa·s;以β-细辛醚计,体外透皮速率为(1 288.76±16.20)μg/(cm2·h),比石菖蒲挥发油普通乳透皮速率提高了14倍;蟾蜍纤毛毒性实验显示该制剂无显著毒性。结论所制得的石菖蒲挥发油鼻喷微乳理化性质稳定,透皮性能好,对鼻黏膜纤毛毒性低。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6,(7)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莲心总碱自微乳处方。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自微乳化区域。以乳化时间、粒径、载药量和多分散指数为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多元线性模型。最佳处方为每100 g自微乳含24.57 g油酸乙酯、22.16 g聚氧乙烯蓖麻油、22.16 g吐温-80、23.70 g PEG-400、7.41 g莲心总碱。结论该方法预测性良好,可用于优化莲心总碱自微乳处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HN-SMEDDS)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筛选HN-SMEDDS的辅料.在此基础上,以微乳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HN-SMEDDS处方.然后采用电导率法对最优处方的HN-SMEDD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优化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Syr)-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Syr-NPs)的处方。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Syr-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PLGA质量浓度(A)、丁香苦苷质量浓度(B)、水相与有机相比例(C)3因素考察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的影响,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处方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9.63 mg/mL,Syr质量浓度为12.88 mg/mL,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为1∶9.46,制得的Syr-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27.86±0.87)%、(7.02±0.15)%、(110.0±1.20)nm。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优化包载Syr的PLGA纳米粒处方与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