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先对城市地下空间和空间内需要三维建模的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地下空间的各种特征,并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分类标准。然后针对不同地下空间建模对象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三维建模方法。最后针对不同三维模型和应用需要,提出了剖面式、开挖式、隧道式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等不同的地下空间三维模型展示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时代即将到来,寻求科学规划、设计、管理地下工程的方法和手段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基于3D GIS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应时代需求,研发集编辑修改、查询分析、三维漫游展示于一体的地下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采用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同时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改善了以往地下工程信息系统较少涉及地面三维信息化的状况,实现了地上地下信息集成统一;并集成开发了地下结构计算分析模块,实现了隧道、基坑工程配筋设计、稳定分析等功能,并可输出标准设计图纸。其成果可有效辅助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和利用。系统开发经验可为其它类似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合理性,本文研究了基于三维GIS的地下空间辅助规划方法,提出了地下空间辅助规划的体系架构,实现了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相关影响因素及各专项规划内容的集中统一管理,针对各类数据的不同特点,形成了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的三维建模体系,设计并开发了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空间辅助规划系统,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数据的三维集成展示,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开发了一系列的辅助规划分析功能,为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针对城市存量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拓展城市空间、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功能角度出发,基于地下空间、开发功能一体化,分析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布类型及共性特征,并结合沈阳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探索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协调关系,提出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分类、分层、分区开发利用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廖佳 《城市勘测》2015,(2):28-31
基于三维GIS平台软件(Alatu Earth),给出了一个二三维一体化的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建设地下管线、地形地貌、地上建筑等三维仿真模型,通过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集成以管线为主的全方位地上地下空间三维模型数据,实现化工园区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在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的基础上对道路设计方案快速集成和实时模拟的方法。基于道路设计领域知识,设计道路空间-语义一体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道路设计成果的快速整合;基于参数化设计技术和断面拉伸建模技术实现道路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在此基础上开展路基土石方计算、征地统计和辅助规划管理等工作,为道路方案的可视化展现、辅助分析决策和提升设计效率、加强方案科学性等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约束的地下空间一体化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要求将地层和地下构筑物进行一体化建模.传统的地学建模方法仅面向地层建模,对地下构筑物考虑较少.基于特征约束的地下空间一体化数据模型将地层的钻孔数据约束和地下构筑物的设计参数约束统一为离散点的特征约束,运用边界表示法对地下空间进行一体化建模,从而将地层建模和地下构筑物建模统一起来,构成地下空间一体化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将地下空间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存储,保证了属性数据和几何数据的关联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该数据模型将地下空间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分开存储,有利于图形描述、几何特性计算和图形的高分辨率显示.作者阐述了这一模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8.
顾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政府部门需求,结合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实际情况,基于三维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开发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系统.研究了多模态时空数据集成管理、地下三维管线自动建模、工程地质建模分析、城市空间产权管理关键技术和功能,为城市实景三维场景组织调度、地下空间可视化应用以及城市立体空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成都市数据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进辉  丁慧  张秀霞  刘娜  黄文升 《城市勘测》2013,23(1):15-16,60
介绍了一种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来辅助建设工程的规划竣工核实的技术路线.研究了内业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详细介绍了微地形提取流程和规划竣工核实的主体建筑物立面轮廓特征线提取技术.利用从点云数据中提取的相关特征,采取交互式建模的方式进行三维建构筑物建模,最后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成果整合到三维规划竣工核实应用中.  相似文献   

10.
以二维平面方式管理地籍数据的传统二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无法解决同一宗地的地上、地下和地表的空间归属权不一致的问题,无法清晰界定同一宗地范围内不同三维空间内的土地权利,急需研究三维地籍管理模式。本文通过Geodatabase建模技术分别实现二维和三维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在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下,结合SketchUp软件、ArcGIS二次开发编程实现三维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三维地籍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1.
道路空间保护与交通发展是目前历史城市保护研究的弱点与难点。形成于非机动车时代的历史城区路网,与迎合机动车的现代城市道路系统大相径庭。论文在阐述了目前国外城市道路更新思路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的视角总结了六种更新方式:总体交通结构的谨慎调适、交通环路的有机设置、地下空间交通潜力的积极开拓、立体化交通的协调插建、道路断面的重新设计和轻轨交通的延续兴盛。希望对我国历史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与道路空间的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根据德鲁克-普拉格屈服准则,使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变截面地下洞库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Ⅱ类围岩条件下岩体变形值较小,洞库变截面处岩体是稳定的;但在Ⅲ类围岩中,变截面处围岩出现明显的塑性区,且塑性区的范围随着扩大断面跨度的增大而扩大。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城市发展转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在定位、目标、理念、方法、实施手段上转型,如何制定一个科学的城市资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地下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其开发利用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立体城市的规划建设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约束与发展意愿增长矛盾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角度探讨总体规划中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理念转变、体系衔接、工作重点、主要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浅谈了作者对于流动性概念的初步认识,流动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城市本身的性质和流动性是分不开的——城市的发展在于流动,流动性塑造了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然后文章通过对武昌火车站设计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从高架式立体空间布局、新型进出站流线模式、交通流线组织关系与换乘系统组织等几个方面着重论述了流动性概念下的我国以大型铁路客运站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特点,使人们对城市中的流动性概念的理解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城市用地的压力,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现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并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由于桩基础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势而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和高架桥,然而,最先建造的构筑物的桩基础必定占据了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并且其深度长短不一,缺乏规划,限制了后续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这就造成了构筑物桩基础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桩基础对地下空间开挖的影响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最大程度减少桩基础对地下空间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初探——以厦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系统性的地下空间规划显得十分重要.结合厦门市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探讨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特点与方法,指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具有系统性、预见性、控制性和引导性等特点,并提供了<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编制组织方式、主要技术指标、重要节点控制等具体实例,提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开发过程中,项目能确实发展为平江新城的公共活动平台,平泷路地下空间以设置专业沟通平台,坚持合理与科学化发展的方式作为核心策略。同时,在项目计划初期阶段,从区域开发的角度优化调整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商业策划阶段,藉由制订主题、调整空间业态与经营定位的方式,精准定位未来运营方向;在设计概念阶段,增设了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保留余地;在设计深化与施工阶段,对内部重要与竖向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使平泷路地下空间最终能成为一个舒适、安全与安心的城市步行环境。最后,指出以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结合空间主题与城市文化设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地下空间街区的特色,并建议此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开发地下空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地铁项目的不断规划与建设,我国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已逐步进入大规模的开发时代。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落实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意图的有效抓手,是规范技术管理的主要文件之一,但目前在我国国家层面并未对地下空间控规的编制体系和方法制定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为适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要求,有关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常州市为例,参照常州市地面控规全覆盖的编制方法,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征,建立了地下空间控规全覆盖编制体系,并针对编制单元、标准地块、基本地块3个层级制定了相应的控制要素与控制要求,以具体指导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意识的加强和浅层地下空间的全面开发,必然带来对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迫切需求。而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同层次之间的系统化开发,才能为城市整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深层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规划实例,来探讨深层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环境、功能、节点、疏散等几方面的问题,在浅层地下空间开发体系基础上建立深层地下空间利用体系,并讨论相关规划的可行性、发展性、安全性,使浅层、中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同步规划,为我国合理规划深层地下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