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宗一 《化学世界》1994,35(1):45-47
在食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快速测定这是美国分析化学及应用色谱1993年讨论会及展览会(匹兹堡)的综合报导。介绍一些大专院校及研究单位的成果。人类的食品中及动物的饲料中往往会由于霉菌而产生毒素,这种毒素称霉菌毒素或真菌毒素(mycotoxins),另外...  相似文献   

2.
柳慧恩 《精细化工》1990,7(2):89-90
<正> 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霉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霉菌和细菌在新陈代谢中还会产生有毒的代谢物、真菌毒素和细菌毒素。真菌毒素中以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大,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_1是致癌物,对各种禽畜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3.
天然沸石及其改性产品控制霉菌毒素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岩民  王恬 《硅酸盐学报》2008,36(3):417-424
谷物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沸石及其改性产品水合硅铝酸盐类和有机沸石对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作为有效控制霉菌毒素毒性的技术措施已有许多研究报道.本文重点综述了沸石脱除霉菌毒素的体内外实验结果,介绍了沸石消除霉菌毒素毒性的作用机理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沸石作为霉菌毒素脱毒剂进行改性加工及相关产品集成组装的原则,旨在为开发研制沸石类高效霉菌毒素脱毒剂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广泛地存在于腐败变质的饲料和食物中,关系到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食品等的威胁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热点,其方法之一就是采用改性蒙脱土进行脱毒处理。本文以此为目的,首先介绍了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和基本脱毒方法,然后针对蒙脱土脱毒问题,介绍了蒙脱土的结构、性能与脱毒原理,重点综述了用于脱毒的蒙脱土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季铵盐改性、金属离子改性、有机酸改性及其他改性方法等。改性过程不但可以改变蒙脱土的层间距,而且可改善其表面性能,同时交换后的阳离子,如金属离子可能通过与毒素分子之间形成强相互作用而提高改性蒙脱土的脱毒素能力;与此同时,改善的杀菌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脱毒素效果。在未来的应用中,新的改性方法包括研发新的可降解改性剂及其对不同霉菌毒素的综合吸附会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蒙脱石的定义,划分了蒙脱石和膨润土界限,强调用于动物养殖上的蒙脱石必须是经过提纯的、必须确定无毒(砷、汞、铅、方英石不超标),任何将膨润土原矿直接应用都将造成对禽畜的伤害。本文还阐明了蒙脱石是一种良好的胃粘膜防护剂,对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金葡菌和轮状病毒、胆盐及霉菌毒素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且对表面带有粒编码蛋白(CS31A)的致病性带电病原菌有固定清除作用。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上,其用法简单,可添加饲料中,也可直接兑水灌服。其热点为护肠止泻、脱饲料霉菌毒素、饲料脱重金属、解饲料中残留农药的毒性、母猪生产、仔猪护理、苗猪移栏维护。  相似文献   

6.
乳制品中的霉菌毒素与人类健康及产品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对乳制品中霉菌毒素的检测尤为重要。对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化学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情况,为建立乳制品中霉菌毒素新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陶磊 《当代化工》2021,50(4):913-916
近年来全球小麦产能过剩,出现大量被霉菌污染、毒素超标的陈化小麦,营养成分发生变化,毒性较强,无法作为口粮和直接作为饲料使用,须研究毒素在小麦各组分中如何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脱毒处理后用于饲料生产.采用实验磨粉机和振动筛将小麦进行破碎分离,得到麸皮、次粉、皮磨粉、心粉等组分,并检测各组分的水分、淀粉和蛋白质量分数,确定小麦各组分中淀粉和蛋白的分布情况.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麦麸皮、次粉、皮磨粉、心粉、面筋、发酵废醪等各组分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质量分数,确定小麦中毒素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对陈化小麦进行优化、毒素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乙酸钠的生产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勇 《化工中间体》2002,(16):7-8,10
防腐防霉剂在食品饲料添加剂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精细化工品类之一。它不仅防止了食品及饲料因微生物、霉菌等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饲料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其中发酵饲料中的发酵混合饲料,涉及到单菌种发酵和多菌种发酵,发酵产品成分复杂。国家或行业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标准,标准中需要明确常规指标,还需要对其酸度、有机酸、益生菌、蛋白质、糖类化合物等有益处指标和霉菌等有害指标迚行监控。  相似文献   

10.
韩振亚  潘振朝  张燕  刘辉  陈磊 《广东化工》2016,(12):129-130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大的伤害。黄曲霉毒素会通过被污染的谷物、粮食、饲料等以及通过用污染的饲料喂养动物而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畜产生致癌、致畸等危害,因此,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黄曲霉毒素的酶学检测方法,并就其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毒性。对各种动物的毒性共有特点是损害肝脏,被认为是极强的致癌物。黄曲霉以及其它产黄曲霉毒素的霉菌,几乎在所有农产品,特别是在谷类都能生长和产毒。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食品农业组织规定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限量为30ppb以下。因此在粮食贮存中防止黄曲霉毒素产生是很重要的。据CA.83 73256报导敌敌畏可作为阻止黄曲霉毒素产  相似文献   

12.
郭诗曼  冯启 《广州化工》2020,48(17):9-12
链格孢霉菌是普遍存在于蔬菜、水果及谷物中的病原体,具有多种代谢产物,目前最常研究的四种代谢产物为交链孢酚、交链孢酚单甲醚、细交链孢菌酮酸与腾毒素。这些代谢产物大都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细胞毒性、胚胎毒性、基因毒性、急性毒性等毒性。本文介绍了上述四种代谢产物的毒理性质、污染现状和检测方法,以期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推动链格孢霉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作为饲料及食品添加剂正在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生产植酸酶所用酶源菌株为霉菌或基因重组菌,且均为胞外酶。本研究采用天然酵母菌作为酶源菌株生产出新型酵母细胞表面酶——植酸酶。用天然菌生产的植酸酶产品附加值高,属于新型绿色饲料和食品添加剂。随着国家强制要求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取代磷酸氢钙,植酸酶的市场会越来越广阔。文章介绍了植酸酶的特性、生产工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普通电饭锅和负离子电饭锅对米饭中微生物指标的影响。以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大肠菌群、蜡样芽胞杆菌、黄曲霉毒素B1、pH值和总酸为指标,研究不同的浸泡时间、保温时间和预约时间对两种电饭锅中浸泡米水和米饭微生物的影响。随着浸泡时间延长,两种电饭锅中浸泡米水pH值递减,霉菌总数和黄曲霉毒素B1变化不大,其他指标均递增;且普通电饭锅的指标变幅均大于负离子电饭锅。随着保温和预约时间延长,两种电饭锅的米饭pH值降低,总酸升高,此外普通电饭锅中米饭菌落总数递增,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浸泡米水中含有霉菌、酵母、大肠菌群和蜡样芽胞杆菌等微生物,微生物数量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多;加热煮熟后微生物数量降至100 CFU/g。相比普通电饭锅,负离子电饭锅的保温功能和预约功能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22,(1):6-9
研究了国内外干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情况及其暴露风险。通过对已发表科技文献的调研,从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危害、限量标准、污染情况,以及暴露风险等方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农贸市场、零售店、超市,以及百货商店的辣椒干、碎辣椒和辣椒粉等干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意大利等亚洲和欧洲国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报道较多;辣椒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浓度(最高浓度达968.3μg/kg)和暴露风险最大;来自农贸市场的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报道最多且超标率较大。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国家、不同形态以及不同储藏环境的干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情况和暴露风险的研究,以及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限量标准的制修订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储存饲料时,由于被储存的饲料水分过多,而易发生霉变,并产生毒素,一般以黄曲霉所产毒量最高。霉变饲料可使畜禽体重减轻,严重的会发生中毒现象,甚至死亡。因此,饲料在储存前必须使水分含量降低到13%以下。因水分含量过高饲料发生霉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含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饲料基体标准样品制备、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饲料样品经加标、干燥、辐照灭菌、混匀、分装、密封制备而得。经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实验室联合定值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等过程,最终确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量值分别为(71. 23±1. 60)、(75. 53±1. 28)、(74. 87±1. 79)、(75. 77±2. 68)μg/kg。结果表明,饲料基体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稳定性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要求,同时分析并评估了该基体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该样品可用于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黄永明  周安寰 《化学世界》1989,30(3):102-104
<正> 富马酸二甲酯简称为DMF。它具有低毒(LD_(50)大白鼠口服为2240毫克/公斤)、高效、广谱抗菌的特点,对霉菌有特殊的抑菌效果。可应用于面包、饲料、化妆品、鱼、肉、蔬菜及水果的防霉。据报道,DMF用于面包的防霉效果大大优于丙酸钙。据国内研究表明,DMF具有较好的抗真菌能力,对于饲料的防霉效果优于丙酸盐、山梨酸及苯甲酸等酸性防腐剂,在含500~800 ppm的PDA培养基中对许多霉菌及细菌起到完全抑制作用。因此,DMF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防腐剂。已引起国内外食品行业的重视。我们系统地研究了DMF的制备方法。富马酸二甲酯可经富马酸在硫酸催化下  相似文献   

19.
防霉包装袋     
日本一家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一种能够长期防止粮食、饲料发霉的包装袋。这种包装袋用聚烯烃树脂制造,含有 0.0 5 %的香草醛。由于聚烯烃树脂薄膜可以使香草醛慢慢地挥发而渗透进粮食和饲料中,不仅能够长期抑制霉菌,而且还能使粮食和饲料产生一种香味。防霉包装袋@李玲玲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Ⅰ类致癌物,通过食品或者饲料危害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安全。充分认识该毒素的性质,准确快速的检测食品中黄曲酶毒素是控制其危害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有了极大进步,本文对目前食品中黄曲酶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如薄层色谱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高效液相法(HPLC)、微柱筛选法(MS)、免疫传感器、激光诱导荧光法、快速检测卡法、高波长法等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各自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各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