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并从土地承包关系的变更、土地流转的程序、土地流转产生的费用与效益和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具体特点方面,比较分析了各种流转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利益博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的频繁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加快,这为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农民并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乡政府和村集体的暗箱操作等行为使得农民不能从土地流转中获益。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大事。因此,在对地方政府,国家监管机关和农民自身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确定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影响政府对城市中土地收益的各种因素,包括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土地流转、税费等,并就加强政府对城市土地收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革措施,包括土地出让中以“招标为主、折卖为辅、严格限制协议”的方针和税费改革中“明租、严税、少费”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的规模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日渐突出,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命题。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由农户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经营,产生了规模效益,提高了土地集约度和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户均耕地只有0.513hm2,且平均分为6小块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了明显的土地分散现状.土地分散具有户均耕地少以及耕地地理位置分布不集中2个特点.分散的土地状况限制了资金、新技术的投入,也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选择湖北省漳河灌区的2个试验区的农户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并建立了评价土地分散程度的指标,结合指标以及调查农户有关灌溉水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土地相对集中的农户多选择更加有利于节水的田间用水方式,并且土地集中会显著地降低农民在劳动力上的投入.在采用间歇灌溉节水方式的区域,土地的相对集中还会减小田间的灌水深度,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民土地权益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认为应该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地方性法规、改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自我维权能力,从而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7.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为视角,从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主体地 位、农民意愿的表达、流转收益分配、农民经济利益和生活环境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从权利理论视角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情况进行探讨,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从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体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协调流转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有宅基地流转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不能得到农民认可,而统筹农村宅基地、耕地及其他经济资源的统筹型流转模式受到农户欢迎.实证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参与统筹型流转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收入相对贫困、人均耕地相对贫困、人均宅基地面积、是否发生过耕地流转、及该流转模式下能否获得长期收入、可能存在工作机会以及承担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农户意愿,尽可能创造一些就近的工作机会、给农户创造一些长期收入.在推进宅基地流转时根据农户家庭不同特征分类指导,促进意愿高的农户先行参与,从而推动整体流转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为了弥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缺陷的一次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其动因源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所引起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经济利益的激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具有政治效率,又具有经济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因素。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利体系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一发展、明确界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结构、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是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得到农民群体经济行为上的响应后才能获得预期收效。目前农民群体的具有经济合理性的行为与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尚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现有的农地产权是约束农民经济行为,使之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响应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新农村建设预期效果的获得,最终将取决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能否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2.
对农民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滥征农民土地、强制农民拆迁的现象,从法治角度分析,原因在于相关法律缺失,在实际操作中轻法律规范重规章政策、轻私权重公权、轻农村重城市,不合时宜地运用"特别牺牲"理论,忽视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确立"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原则,制定统一的补偿计算标准及安置原则,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加强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3.
农地征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首要问题,成为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农地征用制度的残缺成为妨碍失地农民顺利城市化的关键因素。要改革并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分类界定农地征用范围,确立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地位平等,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科学合理论证农地征用补偿标准以及采取多渠道安置办法,并完善司法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由此带来的是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土地对农民而言,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和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都倾向于宅基地流转,并且区域不同,流转的条件不同.本文设计了宅基地抵押流转系统,给出了宅基地抵押流转实际操作的步骤和具体算法,提出了在宅基地抵押流转过程中可由保险公司、村集体或其他农户等进行担保,由金融机构将贷款的部分资金按风险度及系数划转给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性进行研究.分析指出: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坚持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配置与农地产权的初步流转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但是还很不足,表现在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集体内部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乏制度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配置不合理,农地产权流转制度不完善等方面,体现了制度的不公平性与低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针对农业改革和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拟从农业的最核心要素——土地来展开分析和讨论,指出农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归属及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提出对农业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土地价格是土地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实际上土地转让中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本文从土地价格的含义及其争论开始,探讨了我国土地价格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并对地价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最后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国外4种土地估价方法,以期限据我国特点,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城市的土地价格估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