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地区女性HPV感染现状,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膜杂交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778例女性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出289例HPV感染者,HPV感染率为37.15%,其中高危型感染占74.74%,低危型感染占17.65%,高、低危型混合感染占7.61%。高危型感染率最高的前5型别为HPV16(9.13%)、HPV58(7.46%)、HPV52(5.53%)、HPV33(3.60%)和HPV31(2.31%),低危型以HPV6(3.99%)和HPV11(2.31%)为主。HPV高危型感染率(30.59%)显著高于HPV低危型感染率(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52、P0.001)。高危型多重感染率(21.34%)显著高于低危型多重感染率(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201、P0.001)。在HPV阳性者中单纯感染228例(78.89%),多重感染61例(21.11%)。各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6、P=0.393),各年龄段感染类型均以高危型为主。结论高危型感染以HPV16、HPV52和HPV58为最常见型别,低危型感染以HPV6最常见。感染类型以单纯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以高危型和高、低混合型感染常见。该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妇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高危组、中高危组、低危组,分析HPV在女性人群中的感染率、基因型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2 696例患者共有HPV阳性1 272例,阳性率为47.18%。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者780例(61.32%),重叠感染者492例(38.68%)。共检测到阳性例次2 053例次,其中高危型1 307例次(63.66%),中高危型271例次(13.20%),低危型475例次(23.14%)。HPV感染的阳性率以20岁及以下组患者为最高(66.67%),60岁组患者最低(3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19、P0.001)。21~30岁组患者感染例次构成比为29.17%,31~40岁组患者为32.31%,41~50岁组患者为25.86%,患者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1、P0.001)。高危型中16、52、58型为主要的感染型别,低危型中6、11型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01)。结论本地区妇科患者HPV感染以单一感染和高危感染为主,感染率最高的亚型是高危16型;不同年龄分层的感染率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镇江地区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运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45例男性患者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245例受检者中检出107例阳性,HPV总感染率为43.67%,在所测的19种HPV亚型中检出18种。107例阳性者中,单纯低危型42例,占39.25%;单纯高危型41例,占38.32%;高低危混合感染24例,占22.43%。低危型常见亚型为HPV6和HPV11;高危型常见亚型为HPV16、52、58。单一感染、多重感染分别占53.27%(57/107)、46.73%(50/107),感染型别最多的1例为8个基因型。不同年龄段间HPV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99,P0.05)。结论:HPV6、HPV11和HPV16是镇江地区男性最常见的感染,低危型以HPV6、11常见,高危型以HPV16、52、58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AID治疗的824例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 834个治疗周期)。根据女方HPV感染情况分为两组:HPV阳性组共85例(184个周期)与HPV阴性组共739例(1 65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 824例女性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0.3%,其中以16、51、52、53、58型感染率较高。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的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总流产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PV阳性组晚期流产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6.9%vs.0.9%,P0.05)。结论 AID女性患者的HPV感染呈现出"高危为主、型别多样"的特点,可明显增加AID术后的晚期流产率,给妊娠结局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IVF-ET治疗前男方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培养不同结果及其处理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探讨男性生殖道Uu对IVF结局的影响及其术前进行Uu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进行IVF-ET的患者,男方通过病史询问、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排除遗传等因素,按男方精液Uu培养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统计两组IVF治疗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探讨Uu阳性对IVF的结局是否存在影响。结果:经选择的973例患者中Uu培养阴性组836例,阳性组137例,阳性组治疗后未转阴7例。Uu感染和无Uu感染者间IVF受精率(79.8%vs 81.6%)、异常受精率(12.4%vs 11.8%)及卵裂率(92.1%vs 92.0%)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3、0.58、0.94),Uu治疗后未转阴者和无Uu感染者间IVF受精率(89.8%vs 81.6%)、异常受精率(13.2%vs 11.8%)及卵裂率(92.5%vs 92.0%)的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0.10、0.75、0.10)。行胚胎移植患者共747例,Uu感染和无Uu感染者间临床妊娠率(34.7%vs 38.6%)和流产率(22.2%vs 16.5%)差异无显著性(P=0.44、0.39),Uu治疗后未转阴者和无Uu感染者间临床妊娠率(33.3%vs38.6%)和流产率(0 vs16.5%)差异也无显著性(P=0.79、0.53)。结论:男方生殖道Uu培养阳性对IVF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均没有明显影响。Uu是否阳性对IVF的结局无明显影响,但由于Uu治疗后未转阴者数量较少,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丽水地区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情况。方法:采用Hybri Max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系统对丽水地区110例男性CA患者(年龄16~65岁)的疣体组织样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10例患者中107例HPV检测阳性,HPV感染率97.27%,单一型感染76例(71.03%),多重感染31例(28.97%),感染高峰年龄段集中在21~40岁。检测出HPV基因型14种,高危型为HPV16、53、52、33、CP8304、58、51、45、66、68、59,感染率44.85%;低危型为HPV11、6、19(43),感染率为93.45%。结论:丽水地区男性CA患者HPV感染以低危型为主,高危型及多重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妇科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的诊治及HPV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2009年11月至2016年10月宝鸡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 715例自愿接受生殖道HPV感染筛查且有性生活史妇女的21种HPV基因型别。 结果就诊人群宫颈感染HPV高危型以HPV58、HPV16、HPV52和HPV33型最为常见,而HPV低危型则以HPV11及CP8304为主。1 715例就诊者中266例HPV阳性,阳性率为15.51%。其中单一感染者168例(9.80%),双重及多重感染者98例(5.71%);就诊者以31~40岁和41~50岁年龄段H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8.31%和18.60%;其次为≤30岁就诊者,感染率为13.92%;>50岁患者HPV感染率较低(8.24%),与≤30岁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68例单一高危型HPV感染者以HPV58、HPV16、HPV52、HPV33型感染为主,分别为68例(40.48%)、40例(23.81%)、22例(13.10%)、10例(5.95%),与HPV58型阳性率比较,HPV16、HPV52、HPV33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危型HPV感染者以HPV11型和CP8304感染为主,分别为16例(9.52%)和12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512、P= 0.186)。98例双重及多重HPV感染者中双重感染者62例(63.27%);三重感染者28例(28.57%);四重感染者8例(8.16%)。双重及多重HPV感染亚型主要以HPV58、HPV16、HPV52和HPV11型为主,分别为25例(25.51%)、20例(20.41%)、16例(16.33%)和11例(11.22%)。 结论本院妇科就诊人群高危型HPV感染率基本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但存在一定区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Yqh+)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Y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Yqh+组和对照组。又根据男方精液分析结果分别行IVF或ICSI人工授精,比较IVF周期和ICSI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 705对不育夫妇,其中Yqh+组67例,对照组1 638例。(1)在IVF治疗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Yqh+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Yqh+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vs. 1.63%,P=0.04);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缺陷率和男婴出生率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ICSI治疗周期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qh+可能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无明显影响。Yqh+是否增加IVF新鲜移植周期中异位妊娠的风险,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搔刮术对首次行IVF/ICSI-ET的不孕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的助孕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干预组于胚胎移植前一周期的卵泡期或黄体期行子宫内膜搔刮,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组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活产率分别为27.2%、54.3%、41.4%、3.4%、34.5%及35.7%,对照组分别为26.7%、52.8%、41.7%、3.3%、30.0%及40.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胚胎移植前一周期的卵泡期或黄体期对首次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女性行1次内膜搔刮,并不能改善不孕女性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无锡男性尖锐湿疣皮损HPV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基因分型芯片方法检测23种基因亚型,高危型18种: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和低危型5种:HPV-6,11,42,43,44.结果 100例临床标本中阳性率为98%,检出率最高依次为11型、6型、16型.25%患者存在多重感染.结论 HPV11、6、16型感染是男性尖锐湿疣发病的主要型别,且HPV感染趋于多重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健康体检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发生率及病毒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合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接收的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分析HPV及其亚型在女性人群中的潜在感染率、各基因型检出率和不同年龄段分布。 结果17 160例健康女性体检样本中,HPV基因检测阳性者共2 990例,总阳性率为17.42%(2 990/17 160)。17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HPV均被检出。其中单一基因型检出者占73.71%(2204/2 990),二重基因型检出者占19.03%(569/2 990),三重基因型检出者占5.55%(166/2 990),四重(43例)、五重(7例)和六重(1例)基因型检出共占1.71%(51/2 990)。2 204例单一基因型感染样本中,高危型感染者1 829例(82.99%)。常见的高危HPV亚型依次为HPV52(20.07%、367/1 829)、HPV16(16.84%、308/1 829)、HPV53(9.84%、180/18 29)、HPV18(8.26%、151/1 829),此4种高危型HPV检出率占总高危型的55.00%(1 006/1 829);其他13种高危型HPV分布于其他823例患者。低危型HPV共检出375例,以HPV81亚型最常见(40.00%、150/375),其次为HPV42亚型(22.13%、83/375)和HPV43亚型(17.33%、65/375)。其他3种低危型分布于其余23例患者。二重HPV感染者中,均为高危亚型感染者390例(68.54%),均为低危亚型感染者10例(1.76%),高低危亚型混合感染者169例(29.70%)。三重感染中,高危亚型感染者73例(43.98%),低危亚型感染者2例(1.20%),高低危亚型混合感染者91例(54.82%)。四重及以上HPV感染中,高危亚型感染22例(43.14%),低危亚型感染0例(0.00%),高低危混合感染29例(56.86%)。无论单一HPV感染还是多重HPV感染,均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 61岁年龄组体检者HP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701、P < 0.001)。 结论安徽地区健康体检女性HPV感染以单一感染和高危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PV52、HPV16、HPV53和HPV18;不同年龄分层HPV感染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肛门部位[包括肛周和(或)肛管]尖锐湿疣(CA)与口腔部位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和亚型特征。方法对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就诊的肛门尖锐湿疣的MSM人群进行入组,采集病史及相关部位的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基因型别分析。结果入组的162例研究对象,肛门部位尖锐湿疣部位HPV以多重型别感染最为常见,占63.58%(103/162),绝大多数为二重感染(24.69%,40/162)和三重感染(32.10%,52/162)。肛门部位高危型别HPV的感染率为53.09%(86/162)。各高危型别HPV的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HPV52型(17.28%)、HPV33型(17.28%)和HPV16型(15.43%)。口腔部位HPV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6.42%(59/162),合并口腔尖锐湿疣患者10例(6.17%,10/162)。口腔部位与肛周肛管CA部位HPV检出率相比,单一型别、二重型别和三重型别HPV感染均有差异(P0.05)。与肛周、肛管尖锐湿疣部位HPV优势高危型相比,口腔部位阳性检出率较高的HPV感染型别除了16型、52型和33型,还有31型和58型,高危型分布较分散。结论上海地区MSM肛周或肛管尖锐湿疣者的口腔部位HPV感染率较高,且口腔部位HPV高危型别与肛门部位有差异,因此需加强对口腔HPV感染情况的重视。HPV感染的早期诊治和HPV疫苗的预防性接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及其导致的性传播疾病及相关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人乳头瘤病毒高危18分型检测的阳性病例与宫颈病变TCT分级和病理活检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及"两癌筛查"妇女127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高危HPV18分型以及低危HPV6,11,同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送病理科进行液基脱落细胞(TCT)检测,TCT和HPV18型任一阳性患者行阴道镜取病变部位组织做病理活检。结果高危HPV18分型的3组型别中HPV其他型感染率显著高于HPV18型(χ~2=6.112,P=0.013),与HPV16型无统计学差异(χ~2=2.52,P=0.112);不同程度宫颈癌脱落细胞分级中,其HPV18型感染率分别是:NILM为2.88%(32/1112),ASCUS为30.9%(21/68),LSIL为59.3%(32/54),HSIL为77.8%(28/36),SCC为100.0%(6/6);在与阴道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比较中,高危HPV感染患者发生慢性炎症及宫颈癌不同分级患者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V6,11与HPV18或HPV16分型的混合感染在CINⅡ、Ⅲ和SCC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PV6,11合并HPV其他型(P0.05)。结论高危HPV18分型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检测人体是否存在高危HPV型别感染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对于妇女HPV高危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HPV16和18分型与HPV6.11混合感染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肛门生殖器部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科门诊就诊的301例男男性行为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其肛门生殖器HPV感染情况。结果在301患者中,有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164例,同时伴有阴茎尖锐湿疣18例。301份肛周及肛管内脱落细胞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78.7%(237/301),其中高危型50.5%(152/301),以HPV16型(14.3%)和HPV52型(14.3%)最常见;低危型69.1%(208/301),其中HPV6型43.9%(132/301)和HPV11型21.6%(65/301)为常见型别。143例阴茎部脱落细胞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44.8%(64/143),高危型为20.3%(29/143),以HPV33型(4.9%)最常见;低危型33.6%(48/143),以HPV11型17.5%(25/143)最常见。高危型HPV16、HPV33、HPV52、HPV53和HPV56在肛周及肛管的感染率比阴茎部位高(P0.05)。在16例肛周CA,36例肛管CA、112例肛周肛管CA和22份阴茎部CA标本中,肛周和阴茎部HPV均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其中HPV6/11为常见感染型别。肛管CA多重HPV感染为主(88.8%),以HPV16型、HPV52型、HPV56型常见。结论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肛周和肛管HPV感染率较高,且肛管CA以混合型HPV感染为主。高危型HPV在肛管感染率比生殖器部位高,筛查MSM肛管HPV感染可为早期防治肛管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与性伴侣包皮过长或包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5~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宫颈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性生活等资料。由受调查者根据示意图对照判定其性伴侣是否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取宫颈脱落细胞,运用凯普生物-HPV分型检测试剂盒,采用PCR和膜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型别HPV感染情况,其中检测出任何一种型别即为HPV阳性。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 040份,472例拒绝,1 568例接受问卷调查,去除不合格问卷458份,有效问卷1 110份,有效率为71%。1 110例女性研究对象中感染HPV的患者占50.9%(566/1 110),566例感染HPV的女性中,性伴侣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占78.6%(445/566)。HPV感染类型以16、58、52、18型为主,分别占34.2%(152/445)、28.1%(125/445)、20.2%(90/445)、10.8%(48/44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伴侣包皮过长或包茎是女性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387,95%CI(2.491~4.607)。结论:南京城区宫颈HPV感染者性伴侣多数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且是女性宫颈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有必要在本地区推行包皮环切,以降低宫颈HPV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性病门诊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基因亚型分布并分析与临床主要症状之间的关联,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常熟地区性病门诊患者602例,采集外生殖器脱落细胞标本,提取核酸进行扩增,以基因芯片法检测HPV基因亚型。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诊断症状类型与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等。结果:性病门诊男性HPV阳性率48.2%(290/602),其中低危型占47.2%(137/290)。多重感染占30.0%(87/290)。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依次为6、11、39、52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占43.1%(125/290),皮疹占41.0%(119/290)。病毒性疣患者中主要为低危型的6、11占60.0%(75/125),显著高于高危型的15.0%(15/125)(P0.05);皮疹患者低危型占38.7%(46/119),与高危型38.7%比例相同;包皮/阴茎头炎患者中低危型感染显著高于高危型(56.0%vs 32.0%,P0.05);无症状/体检中高危型占84.6%(11/13),显著高于高低危混合型15.4%(2/13)和低危型0(0/13)(P0.05)。结论:常熟市性病门诊男性HPV感染阳性率48.2%,以低危型单一感染为主。低危型感染症状表现为病毒性疣与包皮/阴茎头炎等;无症状健康体检中以高危型居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态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门诊2 876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技术(HC2)-HPV-DNA检测及HPV分型检测,以TCT细胞学正常及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295人为目标人群,随访重复TCT细胞学和HPV基因分型,并对TCT细胞学异常的妇女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不同HPV感染型别、感染状态(持续性感染、间断性感染及感染清除)的TCT异常和宫颈病理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目标群体随访1年,持续性HPV感染的女性与HPV感染清除或间断性感染的妇女相比宫颈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目标群体随访2年,持续性HPV感染女性比HPV感染清除或间断性感染妇女有更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P0.01)。多重HPV感染并不比单一型别感染有更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P0.05)。高危型HPV16和HPV18持续感染发生率高,且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持续性HPV感染2年以上,尤其HPV16及HPV18的持续性感染,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高危HPV型别及感染状态的甄别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妇科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妇科检查,以参与社区妇科普查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16、18两种高危型别;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卡片内容,逐个询问病史、常规进行妇科双合诊、B超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刮片。分年龄段比较以及整体比较两组人群的检查结果。结果 108名娱乐场所女性和101名一般人群女性完成了调查。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5.1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女性(15.84%)(P0.05);≤30岁的感染者在娱乐场所女性中占总感染人数的76.32%(29/38),而在一般人群女性中占50.00%(8/16)。娱乐场所女性妇科常见病总发病率为69.44%,一般人群女性为48.5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和妇女常见病发病率均较高,应加大筛查力度,提高该人群妇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属乳头瘤病毒科,具有多种基因型,截至目前已有180种HPV基因型被鉴定出来[1],通常依据HPV感染引起的病变性质不同将其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中已有15种亚型认为与皮肤粘膜恶性肿瘤相关;而低危型则常以男女外生殖道、肛周皮肤黏膜尖锐湿疣表现为主[2-3]。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国内外对女性HPV感染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M)亚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病房收治的18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病历资料,随访生育结局至2019年6月,剔除失访、拒绝电话随访及经手术记录和病理复核不符合“子宫腺肌症”诊断的病例,总计107例次的妊娠结局纳入分析。子宫腺肌症的亚型借鉴MRI影像分型的理念,结合超声影像及术中所见综合判定。结果以“不孕症”为指征,宫腹腔镜手术后100例患者尝试怀孕(7例有两次妊娠结局),62例次获得良好结局(足月分娩或目前持续妊娠中),其中自然妊娠32例,IVF妊娠30例;45例次结局不良,含自然试孕未孕和早孕胚胎停育18例,IVF-ET失败及胚胎停育27例。AM不同亚型的构成比为:I型41.1%、D型32.7%、E型17.7%、J型7.5%、K型0.9%;其中I型“结局良好”百分比(70.5%),D型“结局不良”百分比(62.8%)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结局不良组相比,结局良好组患者的不孕年限较短,子宫体积较小,合并痛经比例较低(P<0.05)。结论AM亚型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值得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