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循独立、科学、系统、层次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大量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防汛防台抗旱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水利工程完好率、人才保障能力、资金保障能力等6项准则层的浙江省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模型。对浙江省2015年的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将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值进行对比,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浙江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城市抗旱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城市抗旱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并以浙江省舟山市2003年城市大旱为例进行了抗旱效益的分析,从计算结果可看出,城市抗旱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防汛抗旱:2017年浙江省取得了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请您介绍一下2017年浙江省汛情旱情概况及其特点。王春来: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防总的总体部署,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扎实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成功抵御了梅雨洪水、多次局地强降雨以及台风"纳沙""海棠""泰利""卡努",有效保障了高温伏旱期间群众生活、生产用水。2017年汛情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10~11日,由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率领的国家防总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检查组(简称检查组)在检查浙江省防汛抗旱工作后,对全省目前所作的今年防汛抗旱部署和措施表示满意,并对今后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台州市2013年7月至8月中下旬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全市降雨量严重偏少,发生了自2003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灾害。介绍了旱灾期间台州市通过灾前准备、部门配合、重点突破等手段积极抗旱,取得显著的抗旱效益;针对台州市实际情况,提出干旱防治建议,为以后的抗旱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4,(3):52-57
为合理确定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在随机、模糊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下建立了有效的抗旱能力定量评价模型,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计算了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建立了基于联系数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从样本、子系统、指标3个层次表达评价样本的抗旱能力,并采用置信度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补充验证。运用该模型综合评价了安徽省17个地级市2007年的抗旱能力,提出了提高抗旱能力的建议。结果表明: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改善种植结构是增强安徽省抗旱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②抗旱能力建设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短期内应加强工程与非工程抗旱能力建设,长期抗旱能力建设主要是提高科技抗旱水平以及生态抗旱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安排42.88亿元支持全国2 144支县级抗旱服务组织购置抗旱设备机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基层抗旱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部分地区抓住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整合多种资源,从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设备机具和库房配备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定经费保障等方面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建设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加快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文章根据对河南、四川、陕西和浙江省多个地区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调研情况,梳理出典型地区的主要做法,总结其相应的启示,为在全国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水利科技》2009,(3):44-44
2009年5月7—9日。由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率领的国家防总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检查组到浙江检查防汛抗旱工作。浙江省副省长、省防指指挥茅临生,防指副指挥、省水利厅长陈川向检查组汇报了全省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省气象局长黎健也汇报了气象工作和今年天气趋势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0.
蔺玄胜 《山西水利》2009,25(1):11-13
对山西省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组织指挥能力、全面防汛抗旱能力、科学防控、应急管理能力及抗旱服务保障能力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村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9日上午,省防指利用防汛远程会商视频系统召开全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传达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分析2007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2007年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相似文献   

12.
"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需要突出加强的薄弱环节之一。"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论述了抗旱减灾体系组成,提高抗旱科技支撑能力与增强抗旱减灾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支撑抗旱减灾工作的主要科研方向与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区域抗旱能力是指研究区域抵御和减轻干旱灾害,能够保障干旱期间生产、生活和生态等方面用水的最大能力。从干旱的一般定义出发,构造了区域抗旱能力系数(CRDRA),根据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得到各来水频率下的 CRDRA,进而对区域抗旱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安徽省的应用实例表明,评价水平年(2007年)下,安徽省的整体区域抗旱能力接近于能够抵御轻度干旱的水平。以不同来水频率下的 CRDRA 测度区域抗旱能力强弱,其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直观、简便,可应用于大范围、逐时段、多区域间的抗旱能力评价和比较,为抗旱规划和旱灾风险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宿州市抗旱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平原宿州市为例,在分析影响区域抗旱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抗旱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可变模糊集模型对宿州市2007年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州市抗旱能力水平较弱。在分析宿州市自然特征以及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提高宿州市抗旱能力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陕西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一定抗旱能力,成为抗旱减灾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陕西省旱灾频繁且呈加剧之势,加之受投入、机制、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抗旱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抗旱能力下滑,与新时期抗旱工作不相适应。2009年北方冬麦区冬春严重干旱和今年西南5省秋冬春特大干旱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迫在眉睫。从陕西实际出发,在认真调研和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平子 《中国水利》2005,(24):I0028-I0029
2003年,国家防总提出了防汛抗旱工作“两个转变”的新思路,即“坚持防讯抗早并举,防汛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要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2年来,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两个转变”,开创了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要实现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要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实施风险管理,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浙江省2005年在“麦莎”台风来临前,实施“换水”措施,排放水量达1.4亿m3,台风后水位抬高了60多cm,增加了1.8亿m3蓄水,有效地改善了水质:北京市通过潮白河橡胶坝,凉风灌渠、通惠灌渠…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河北水利》2014,(2):F0002-F0002,F0003
2月18日.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在省水利厅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要求.系统部署了2014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省防指副指挥长、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实际资料,采用已有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和全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对河北省11个县抗旱服务队的抗旱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优于已有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能够辨识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是否满足当地抗旱减灾实际需求,进而得出客观建设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的结论。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之所以能够辨识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是否满足当地抗旱减灾实际需求,关键是新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将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与抗旱需求紧密结合,而已有的抗旱服务队抗旱能力指标没有实现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区域抗旱能力关键性因素,建立能够系统反映抗旱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对鞍山市2018年抗旱能力运用可变模糊集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鞍山市抗旱能力整体处于较弱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抗旱能力和抗旱组织管理水平,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和自然特征,从加快机井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增加地表径流拦蓄量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是浙江省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全力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浙江水利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是浙江水利提高工作创造性、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障碍的30年。30年的浙江水利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