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山区畜牧业发展同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通过云南省巍山、洱源两个血吸虫病重流行县近10年的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家畜数量、家畜流动情况及经济状况的调查,显示:家畜数量逐年增加,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大.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与家畜数量、家畜的感染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由于家畜交易的频繁,造成了血吸虫病传染源的严重扩散,加剧了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指出在发展山区经济,特别是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关注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动物宿主在大山区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我们在云南省巍山县中和乡进行了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地区有5个自然村,人口1394人。家畜有黄牛、马、骡、驴、猪、山羊、狗和猫等8类,共计1574头。 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粪检,发现6种家畜有日本血吸虫感染。阳性率以黄牛最高,为16.5%,其次是狗和猪,分别为9.6和9.3%,骡、驴和马各为3.5,1.8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准确、系统地掌握川兴镇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并为科学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人畜感染率、感染度调查,中间宿主钉螺的调查,并进行相应的防治.结果人群感染率达29.95%.病人感染度EPG34.69.家畜牛感染率6.67%.结论西昌川兴属山区重流行区,应相应地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6年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在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全省4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1.92%,黄牛及水牛感染率分别为3. 65%和6. 59%,有螺面积99. 44 hm2,钉螺密度为0. 37只10.1 m2,钉螺感染率为0. 08%,云南省居民血吸虫病有高感染率、低感染度的流行特点。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家畜传染源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占有特殊地位,部分监测点螺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和 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了防制血吸虫病,我们于1991年5月及洪水泛滥后10月两次对潜江市熊口镇进行家畜血吸虫病的普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 动物:本镇所有水牛和黄牛,部分猪、狗和猫。野粪:经常放牧的沟渠两岸草地动物的粪便。  相似文献   

6.
大山区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探讨家畜交易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 ,并为大山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和分析云南省巍山县近 10年 (1980~ 1991)每年的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家畜 (牛、马、驴、骡及猪等 )数量、家畜交易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居民感染率同家畜数量呈正相关 (R=0 .915 1P<0 .0 1)。 1980年至 1989年间 ,随着家畜数量的增加。居民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尤其是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后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血吸虫病的流行 ;1984年后 ,人、畜感染率呈显著相关 (R=0 .845 8P<0 .0 5 ) ,表明巍山县 1990~ 1992年卖出家畜黄牛、水牛、马、骡和猪血吸虫阳性率分别为9.5 4%、 2 9.39%、16 .38%、14.47%、2 5 .73%和 11.11%。 [结论 ]人与家畜血吸虫的感染呈平行发展 ,由于家畜交易的频繁 ,造成了血吸虫病传染源的严重扩散 ,病人与病畜互为传染源 ,从而加剧了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一、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回顾 自1957年4月2O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1957年4月23日党中央又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指示的通知”,农业部十分重视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于1957年组织了中央农业部家畜血吸虫病调查队,在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先后查了水牛6 549头,黄牛4 485头,马40匹和少量的猪、羊,剖检了各种牛只1 247头,认为耕牛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通过4省32个县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综合分析,认为黄牛比水牛的感染率高。1958年在上海嘉定外岗、方泰两乡,粪便孵化检查耕牛2 113头,检出病牛1 099头,阳性率50.01%。其中黄牛阳性率67.04%(940/1 402),水牛阳性率17.5%(105/612)。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山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且呈回升趋势,牛是此病流行最主要的传染源,以牛粪为主的野粪是重要的传播因素。并首次根据四川山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县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以芦山为代表的以人为主的半封闭式疫区和以普格为代表的以家畜为主的封闭式疫区两大类。对各种家畜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沙山村从非疫区引进牛羊发生成批血吸虫急性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池市唐田乡沙山村于1996年7月发生成批黄牛、山羊因患急性血吸虫病而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对此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方法1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直接检查,了解地理环境特点、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近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及家畜饲养方式、病畜发病过程。2对家畜放牧滩地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框距20mX20m,以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对村民应用IHA法筛查,阳性者列入治疗对象。调查结果1疫区概况沙山村位于开金湖畔,依山临湖,属湖沼型汉滩亚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开金湖草滩呈“冬陆夏水”的自然景观,1996年《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准确、系统地掌握川兴镇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并为科学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人畜感染率、感染度调查,中间宿主钉螺的调查,并进行相应的防治。结果 人群感染率达29.95%。病人感染度EPG3.69。家畜牛感染率6.67%。结论 西昌川兴属山区重流行区,应相应地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人群、家畜及鼠类进行同步检查.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20.65%,黄牛为23.49%,猪为8.75%,鼠类为3.68%.相对传播指数(RIT)人占39.77,黄牛占28.63.结论该地仍属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人、黄牛为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种类较多,据报道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有牛、猪、山羊、绵羊、犬、猫、野兔、野鼠、马、驴、骡等7 目28 属40 多种哺乳动物[1].1938 年在上海屠宰场调查,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粪检虫卵阳性率分别为12.6%、18.7%、1.7%和8.2%.从此,家畜血吸虫病以及家畜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2].据防治初期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上海市等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达1 亿多人.全国血吸虫病人数达1200 余万人,受感染耕牛120 万头,钉螺面积140亿m2.经过近60 年的血吸虫病防治,至2010 年,我国12 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市、自治区)中,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山区2 省)和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其余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4 省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3].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类型地区的传染源种类和种群数量不同,人、畜的活动方式和感染方式也不同;在我国湖沼和山丘地区,动物传染源在流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不同时期不同终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东流观测点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全国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东流观察点家畜血吸虫病的疫情动态。方法 对牛、羊、猪作烘便孵化法,1粪3检,检查家畜感染率,阳性畜计算毛蚴数,判定感染强度,同时进行野粪、家畜放牧情况调查。结果 4种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依次为黄牛(50.0%)、山羊(29.1%)、水牛(14.3%)、猪(13.3%),阳性牛以轻、重度感染居多,而小牛感染率最高。草滩均有畜粪污染。牛以放牧为主,辅之舍饲,羊散放。结论 牛是观察点主要传染源,限制牛的活动范围和进一步扩大化疗和牧场灭螺,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防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6~65岁居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掌握血防知识、防治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对调查对象采用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 结果  无血吸虫病史居民防治行为正确率高于有血吸虫病史居民,无病史居民做到圈养家畜占调查人数的比例高于有病史居民;知道接触疫水会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1 500元人群为高,知道牛可以传播血吸虫病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3000元人群为高;能够对家畜进行圈养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3000元人群为高;知道血吸虫病、牛可以传播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对健康有害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均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今年没有放牧过牛羊和今年接触过河流、水沟或田地里的水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今年曾经在田地里种过菜或割过草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小学文化人群为高;认为血吸虫病可以预防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初中及以上人群为高;曾有血吸虫病病史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以不识字人群为高。 结论  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对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今后如何做到防治策略和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在制定策略和措施时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湖南省家畜血吸虫病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评价"八·五"期间家畜血吸虫病防制对策效果,按照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统一方案,于1995年9~11月进行第二次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本次共抽查来控制区43个村,结果:黄牛、水牛、猪、羊感染率分别为5.48%,9.79%,1.47%、56.25%,据此推算我省尚有病牛12314头。同1989年比较,黄牛、水牛、猪、羊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7.55%;42.21%;75.66%;36.25%。推算病牛减少10514头。说明"八·五"期间家畜血吸虫病防制对策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证明猪的传染源地位明显降低.但耕牛仍然是湖区血吸虫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提示,控制和消除耕牛传染源对我省血吸虫病防制仍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并分析2005年疫情监测结果。结果监测点的疫情严重程度不一,山区血吸虫病流行仍然较重,且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状况有高感染率、低感染度的流行特点。结论家畜传染源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占有特殊地位,监测点螺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控制钉螺和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准确、系统地掌握川兴镇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人畜感染率、感染度调查,中间宿主钉螺调查,并进行相应的防治.结果 2005-2008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57%、1.67%、0.27%、0.27%.2005-2008年家畜无血吸虫感染.2005-2008年有螺面积分别为16 240m2、15 060 m2、13 030 m2、4 890 m 2,活螺密度1.13只/框、1.12只/框、0.85 只/框、0.11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西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开展好巩固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理州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准确掌握本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流行特点,为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作调查,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钉螺进行调查.结果人群粪检阳性率为3.89%,其中山区为6.10%,坝区为2.98%;男性为3.10%,女性为4.60%,山区高于坝区,女性高于男性;5岁以下儿童粪检阳性率为1.87%,病人EPG算术均数为7.76,几何均数为1.62;人群EPG算术均数为0.30,几何均数为0.04.家畜平均粪检阳性率为4.36%,山区为6.06%,坝区为2.51%,其中黄牛为7.25%,水牛为3.84%.有螺框出现率,山区为5.70%,坝区为1.82%;钉螺自然感染率山区为0.72%,坝区为1.94%.由本次抽样调查的人畜粪检阳性率,推算全州现有病人3.21万人,病牛8 100头左右.结论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相对稳定,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反复,未控制地区疫情依然严重,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有所下降,但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与1989、1995年抽样调查相比,并无改变,疫情态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原山区影响血防效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5~2007洱源县34个自然村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及人群化疗覆盖率、家畜化疗覆盖率、灭螺覆盖率、卫生厕所覆盖率、卫生畜厩覆盖率、沼气池覆盖率、禁牧覆盖率等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以人群感染率为应变量,可得回归方程Y=7.113+0.523Xt-0.166X2,Y为人群感染率,X1为牛感染率,X2为沼气池覆盖率,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家畜在高原山区血吸虫病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及沼气池等粪便管理措施对降低人畜血吸虫感染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情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对人群、家畜及鼠类进行同步检查。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为20.65%,黄牛为23.49%,猪为8.75%,鼠类为3.68%。相对传播指数(RIT)人占39.77。黄牛占28.63。结论 该地仍属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黄牛为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