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以DO作为SBR法处理工业废水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机物降解过程中COD与DO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以DO作为SBR法处理两种工业废水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业废水的DO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当有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DO迅速大幅度升高,可以此作为停止暴气的控制信号,实现在线控制SBR反应时间的目的。所以提出以DO作为SBR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对于保证出水水和减少运用费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低温条件下SBR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进水中的S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改善作用,而腐化的污水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有不利的影响;当SBR系统在中有机负荷(Ns=0.18 kgCOD/(kgMLSS.d)情况下运行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低DO质量浓度(DO≤1.0mg/L)会导致SBR系统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3.
以DO作为SBR法控制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法)处理污水是一个好氧过程,溶解氧(DO)是重要的指示性参数。它不仅影响处理效果,还关系到运行费用。本文用在线检测的DO作为SBR的控制参数,通过控制风机的频率的方法,调节曝气量,控制溶解氧,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减少了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对SBR法有机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焦化废水有机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并可利用该关系式求出不可降解有机物的量。  相似文献   

5.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以模拟的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碳源种类、DO及MLSS等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啤酒 淀粉的混合物较乙酸钠、葡萄糖等易降解的有机物更适合作为SND的碳源;将DO控制在0.5~1.5 mg.L-1的范围内时,体系内均能较好地实现SND生物脱氮,并且其效率随系统内D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DO浓度为0.5 mg.L-1时,TN去除率达到93.74%;得出SND适宜的MLSS为5 000 mg.L-1.并结合理论分析,对SND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SBR工艺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通过检测单轮高浓度有机物冲击负荷周期及其恢复周期过程中SBR工艺系统COD的数值变化,研究SBR工艺系统耐高浓度有机物负荷能力及冲击负荷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具有很高的耐高浓度有机物负荷的能力,能够承受正常进水COD浓度10~20倍水平以上的有机物负荷,但不能承受超过正常进水COD浓度30倍以上的有机物冲击负荷。随着进水COD冲击浓度的提高,系统达到难降解COD水平的时间也随之延长;高浓度有机物冲击负荷在超出SBR工艺系统处理能力时,不是因为系统崩溃,而只是因为系统活性污泥无法吸收超过其处理能力的有机污染物而导致系统出水COD浓度的明显提高,在后续周期中,只要恢复正常进水,则系统又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SBR法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利用SBR法处理广州地区城市污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在好氧阶段的反应过程中,对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确定了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李建勇 《山西科技》2010,25(3):111-112
通过对生化法(SBR、A/O)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培养的污泥随着水温的降低,微生物的种属经过自然的筛选和淘汰,能够逐步适应低温的自然环境,A/O处理低温污水的效果可接近正常温度的水平,SBR低温运行由于泥水分离效果变差导致有机物去除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投加沸石可显著提高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能力.以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为控制参数,对沸石投加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zeo-SBR)和对照SBR进行了好氧段实时控制研究.结果表明:(1)pH作为好氧段实时控制的指示参数具有最高的稳定性,在进水总氮(TN)浓度较高的条件下,DO和ORP对硝化终点的指示不明确;(2)在进水TN浓度分别为25.1,62.1和92.6mg.L-1的条件下通过实时控制,zeo-SBR所需曝气时间分别为对照SBR的90.8%,61.0%和83.5%时(即分别比对照组节省曝气时间0.23,2.50和1.12h),两系统都可达到99%氨氮去除率;相对于对照SBR,zeo-SBR的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5.1%和1.9%.  相似文献   

10.
朱浩 《科技信息》2011,(17):66-68
本试验选用SBR作为反应器,研究有机物氧化、生物脱氮过程中pH变化规律以及pH作为反应过程指示参数的可能性。探讨低溶解氧选择抑制来实现短程硝化一反硝化。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溶解氧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不同温度、溶解氧(DO)条件下的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特征及处理效果.本试验最佳温度控制范围在15~25℃,当DO在0.5~1.0 mg·L-1时,氨氮(NH4+-N)去除率均在95%~98%,总氮(TN)去除率为85%~87%,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SBR法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通过建立SBR水处理模型确定溶解氧优化曲线,以此曲线来优化控制SBR过程中的溶解氧,实现节能降耗.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400~500mg/L,污泥浓度为4000 mg/L的条件下,采用优化控制方式去除1 mg/L COD比传统控制方式能节约近30%的风量.  相似文献   

13.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质量浓度为047 mg/L,通过好氧/缺氧(A/O)的运行方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出水SS含量很低,COD去除率在80 %以上,氨氮去除率90 %以上,除磷效率在90%之上,出水水质良好,同时可以节约曝气量约467 %.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可保证出水处理效果,同时可以节约动力费用.  相似文献   

14.
在常温、低氨氮浓度下,通过控制DOC质量浓度在0.5~1.2 mg/L,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短程硝化与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的耦合;亚硝酸累积率达到78.5%,总氮损失率达到28.1%;研究了有机负荷和pH对耦合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负荷增加有利于提高耦合工艺总氮的去除率,负荷从0.11上升到0.47时,TN的去除率从18.0%上升至41.9%;本实验条件下耦合工艺最佳pH在7.6左右.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中基于仿人智能的DO参数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难以数学建模.针对其曝气控制过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传统PID控制策略难以实现优化控制的问题,文章以DO参数控制为例,提出了基于仿人智能的控制策略对其实施控制.仿人智能控制策略很好地解决了DO参数值波动的控制问题,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和曝气风量的合理控制.文中给出了控制策略、系统结构和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系统动、静态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 14L 发酵罐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 ,实现了微生物发酵过程环境参数温度、p H值、DO等的自动控制 ,实验证明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研究了溶液温度和溶氧量(DO)对304和316L不锈钢高温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温度升高,在304和316L不锈钢表面所形成的氧化膜的保护性能降低;随着DO升高,304和316L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升高,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钝化区缩小;304和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了双层氧化膜,外层氧化膜颗粒尺寸和颗粒间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DO增加而减小;在所用实验条件下,316L不锈钢表现出比304更优异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批式实验,以人工配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DO浓度、碳氮比、污泥龄对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通过渗透作用造成颗粒内部缺氧区大小变化进而从整体上表现出对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较低的DO浓度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当DO浓度控制在1mg/L左右时,颗粒污泥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及磷酸盐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进水碳氮比减小,导致厌氧段胞内储存物质(PHB)的合成不足,造成好氧聚磷和反硝化聚磷对PHB的竞争,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性能下降;而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泥龄的控制应从平衡排泥除磷以及保持足够颗粒污泥数量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综合考虑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