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刘熙明,胡非,邹海波,曹晓彦,窦军霞.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5):1174-1182.
作者姓名:刘熙明  胡非  邹海波  曹晓彦  窦军霞
作者单位:1.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46;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南昌,330046;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46
4.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度城市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2009年度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摘    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铁塔15层风、温、湿梯度观测资料和3层超声资料,对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持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近地面层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地面大气边界层较大的相对湿度(70%)、较小的风速(3.0 m.s-1)和风速垂直切变(0.02 s-1)、稳定的层结结构以及较低的气温是北京持续大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冷空气的侵入使得边界层相对湿度迅速减小,风速和风速垂直切变增大,破坏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导致大雾的消散。分析还发现,大雾的维持与消散主要受风场等动力因素的影响,热力层结是大雾维持和消散的必要条件。冷空气的侵入自上而下影响平均风场,而对湍流风场的影响则是自下而上的。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近地面边界层内中尺度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都大于湍流尺度的,中尺度动量通量与平均风速基本呈反相关;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湍流通量显著加强,是导致大雾天气消失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北京地区  大雾    城市边界层    湍流    中尺度通量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uring a Typical Heavy Fog Process in Beijing Area
LIU Xi-ming,HU Fei,ZOU Hai-bo,CAO Xiao-yan,DOU Jun-xia.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uring a Typical Heavy Fog Process in Beijing Area[J].Plateau Meteorology,2010,29(5):1174-1182.
Authors:LIU Xi-ming  HU Fei  ZOU Hai-bo  CAO Xiao-yan  DOU Jun-xi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高原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高原气象》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