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2013-2016年安徽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
引用本文:贺琴,邢秀雅,徐伟,李蕊,戴丹,查震球,贾尚春,陈叶纪,刘志荣.2013-2016年安徽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7):603-608.
作者姓名:贺琴  邢秀雅  徐伟  李蕊  戴丹  查震球  贾尚春  陈叶纪  刘志荣
作者单位: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目的 分析安徽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所致的潜在寿命损失特征。 方法 运用漏报校正后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从性别、城乡、片区、年龄角度进行描述。 结果 安徽省人口呈老年型,2013 — 2016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重,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 χ2=55.868,P=0.001),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年均死亡率为170.02/10万,标化率为117.4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224.89/10万)高于女性(114.30/10万)(U=104.031,P=0.001),城市(169.74/10万)和农村(168.66/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18,P=0.309),淮北、江淮和江南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51.05/10万、191.07/10万和176.07/10万,存在地域间差异(χ2=1 165.196,P=0.001),标化后江淮>淮北>江南。恶性肿瘤潜在减寿年数逐年升高,年均潜在减寿年数为161 009.10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144 399.80人年,减寿率为10.73‰,早死指数为6.31年/人。恶性肿瘤死亡以60岁以上人群为主,死亡率在45岁后明显上升;潜在减寿年数以30 ~ 60岁之间的人群为主。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肠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减寿前5位的依次是肝癌、肺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 结论 安徽省未来将会面临更大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和肠癌是影响安徽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肿瘤防治工作除了要关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外,还应注力于危险因素防控,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真正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综合防治机制。

关 键 词:恶性肿瘤    死亡特征    寿命损失
收稿时间:2018-01-10
点击此处可从《疾病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疾病监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