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王椿镛,楼海,王飞.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学报,1999,21(5):533-544.
作者姓名:王椿镛  楼海  王飞
作者单位:(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根据大别山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取得了大别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二维地壳结构显示了碰撞造山带的特征和超高压变质带的深部地球物理证据.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结构表明:在2 km深度上速度分布与地表的地质构造明显相关,在5~10 km深度上超高压变质带显示相对高速.布格重力异常的观测资料显示大别山地区有较大范围的负异常.在由上部地壳引起的布格重力异常中,超高压变质带则为正异常区.由于在地震剖面的二维地壳模型中,造山带的山根仅有4~5 km厚,且上地幔顶部的速度横向变化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观测与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来自地壳,至少在中上地壳内应产生负布格重力异常.超高压变质带中地壳内的物质密度应比周围地区低.这一较低密度的物质与扬子地壳向北俯冲到100 km以下的深度,然后返回地壳的碰撞过程有关. 

关 键 词:大别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带  非纵测线  地壳上部  三维速度结构
修稿时间:1999年4月6日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Dabieshan UHP Metamorph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Chunyong Wang,Hai Lou,Fei Wang.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Dabieshan UHP Metamorph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999,21(5):533-544.
Authors:Chunyong Wang  Hai Lou  Fei W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