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具有寒武系特征原油的分布及其成因

朱光有, 崔洁, 杨海军, 卢玉红, 张斌, 苏劲, 张宝收, 朱永峰.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具有寒武系特征原油的分布及其成因[J]. 岩石学报, 2011, 27(8): 2435-2446.
引用本文: 朱光有, 崔洁, 杨海军, 卢玉红, 张斌, 苏劲, 张宝收, 朱永峰.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具有寒武系特征原油的分布及其成因[J]. 岩石学报, 2011, 27(8): 2435-2446.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具有寒武系特征原油的分布及其成因

  • 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项目(2008A-0609)和国家"973"项目(2006CB202307)联合资助.

  •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成因复杂。海相原油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或奥陶系烃源岩,或者二者混源。其中,对混源油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随着勘探的深入和精细,需要定量回答油气的混源比例。本文根据不同端元油的人工混源配比实验,发现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随混源比例变化的特征,建立了混源比例与生标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对塔北地区混源油中寒武系原油比例做了定量计算,进而研究了其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塔北地区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寒武系烃源岩有少量贡献。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具有从西到东、从浅至深,混源油中寒武系烃源岩来源的原油比例具有逐渐增高的特点,高比例寒武系来源原油的混源油主要分布在轮南低凸起的桑塔木断垒带东侧和轮东断裂周围,明显受烃源岩分布、输导体系和成藏过程等因素控制,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塔北地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以及指导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 加载中
  • [1]

    高志勇, 张水昌, 张兴阳, 朱如凯. 2007.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空间展布与层序类型的关系. 科学通报, 52(增): 70-78

    [2]

    韩剑发, 梅廉夫, 杨海军, 邬光辉, 徐志明, 朱光有. 2007.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油气来源与运聚成藏研究. 天然气地球科学, 18(3): 426-435

    [3]

    康玉柱. 2005.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古岩溶特征与油气分布. 新疆石油地质, 26(5): 472-480

    [4]

    李素梅, 王铁冠, 张水昌. 2004.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4): 13-18

    [5]

    李素梅, 庞雄奇, 杨海军, 顾乔元, 韩剑发, 石磊. 2008. 塔中隆起原油特征与成因类型. 地球科学, 33(5): 635-642

    [6]

    梁狄刚, 张水昌, 张宝民, 王飞宇. 2000.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地学前缘, 7(4): 534-547

    [7]

    米敬奎, 张水昌, 陈建平, 唐丽萍, 何中华. 2007. 轮南地区寒武系原油的分布特征. 科学通报, 52(增刊Ⅰ): 101-107

    [8]

    王飞宇, 边立曾, 张水昌, 张宝民, 梁狄刚. 200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源岩中两类生烃母质. 中国科学(D辑), 31(2): 96-102

    [9]

    王飞宇, 张水昌, 张宝民, 肖中尧, 刘长伟. 2003.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 地球化学, 32(5): 461-468

    [10]

    王铁冠, 王春江, 何发岐, 王君奇, 朱丹, 王传刚, 谢明亮. 200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两期成藏原油充注比率测算方法. 石油实验地质, 26(1): 74-79

    [11]

    王招明. 2004.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实践.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12]

    肖中尧, 卢玉红, 桑红, 潘振中, 李毓丰. 2005. 一个典型的寒武系油藏: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油藏成因分析. 地球化学, 34(2): 155-160

    [13]

    杨杰, 黄海平, 张水昌, 陈发景. 2003.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原油混合作用半定量评价. 地球化学, 32(2): 105-111

    [14]

    张斌, 赵喆, 张水昌, 陈建平. 2007. 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模式探讨. 科学通报, 52(增刊Ⅰ): 108-114

    [15]

    张抗. 1999.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 120-124

    [16]

    张俊, 庞雄奇, 刘洛夫, 姜振学, 刘运宏. 200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分布特征与石油地质意义. 中国科学 (D辑), 34(增刊Ⅰ): 169-176

    [17]

    张水昌, 王飞宇, 张保民, 梁狄刚, 赵孟军. 2000.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源层地球化学研究. 石油学报, 21(6): 23-28

    [18]

    张水昌, 张保民, 王飞宇, 梁狄刚, 何忠华, 赵孟军, 边立曾. 2001. 塔里木盆地两套海相有效烃源层-I.有机质性质、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自然科学进展, 11(3): 261-268

    [19]

    张水昌, 梁狄刚, 黎茂稳, 肖中尧, 何忠华. 2002. 分子化石与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 科学通报, 47(增刊): 16-23

    [20]

    张水昌, 赵文智, 王飞宇, 陈建平, 肖中尧, 钟宁宁, 宋孚庆. 2004a.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原油裂解气成藏历史分析——以英南2气藏为例. 天然气地球化学, 15(5): 441-451

    [21]

    张水昌, 梁狄刚, 张宝民, 王飞宇, 边立曾. 2004b.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2]

    张水昌, 张宝民, 边立曾, 金之钧, 王大锐, 张兴阳, 高志勇, 陈践发. 2005.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地学前缘, 12(3): 39-48

    [23]

    张水昌, WangRL, 金之钧, 张宝民, 王大锐, 边立曾. 2006.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优质烃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碳氧同位素新证据. 地质学报, 80(3): 459-466

    [24]

    张水昌, 梁狄刚, 朱光有, 张兴阳, 张宝民, 陈建平, 张斌. 2007.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科学通报, 52(增刊Ⅰ): 19-31

    [25]

    赵靖舟. 2001.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重新认识. 沉积学报, 19(1): 117-124

    [26]

    赵文智, 朱光有, 张水昌, 赵雪凤, 孙玉善, 王红军, 杨海军, 韩剑发. 2009. 天然气晚期强充注与塔中奥陶系深部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改善关系研究. 科学通报, 54(20): 3218-3230

    [27]

    周新源, 王招明, 杨海军, 王清华, 邬光辉. 2006.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海相油气地质, 11(1): 45-51

    [28]

    朱光有, 赵文智, 梁英波, 王政军. 2007.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科学通报, 52(增刊Ⅰ): 46-57

    [29]

    朱光有, 张水昌. 2009. 中国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石油学报, 30(6): 793-802

    [30]

    朱光有, 张水昌, 王欢欢, 杨海军, 孟书翠, 顾乔元, 张斌, 苏劲. 2009. 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层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 岩石学报, 25(10): 2384-2398

    [31]

    朱光有, 张水昌, 张斌, 苏劲, 杨德斌. 2010.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石油学报, 31(6): 871-878

    [32]

    朱光有, 杨海军, 朱永峰, 顾礼敬, 卢玉红, 苏劲, 张宝收, 范秋海. 2011.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岩石学报, 27(3): 827-84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26
  • PDF下载数:  413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0-10-08
修回日期:  2011-02-01
刊出日期:  2011-08-31

目录